近日,kaiyun体育登入口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幹預工作的通知》,在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麵再出新策,其中有諸多亮點。一是要求心理健康測評的常態化,每年麵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二是關(guan) 注每個(ge) 學生個(ge) 體(ti) 的心理動態發展,推動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長檔案,指導學校科學運用測評結果,及早實施精準幹預;三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於(yu) 學校課程與(yu) 教育活動,各學校要將心理健康課列入必修課內(nei) 容;四是構建良性互動互助機製,鼓勵各地建立區域性的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五是注重家校聯動家校共育,學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麵向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家訪。這些舉(ju) 措形成以事前測評與(yu) 識別為(wei) 主、事中幹預性多元化教育為(wei) 常態的心理健康教育體(ti) 係。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ti) 健康同等重要,關(guan) 係到獨立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的形成。在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兒(er) 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明確提出“增強兒(er) 童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提升兒(er) 童心理健康水平”,全文中多次提到“心理”這一核心關(guan) 鍵詞,從(cong) 心理健康、心理行為(wei) 、心理評估、心理幹預、心理援助、心理谘詢等方麵提出了要求。
河南省這一政策舉(ju) 措的出台,可謂恰逢其時,也再度讓社會(hui) 各界對其效果充滿期待。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引起社會(hui) 的高度關(guan) 注,青少年出現厭學、焦慮、抑鬱等情緒,同時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一現象牽動著每個(ge) 家長的心,也觸動著全社會(hui) 的神經。
近兩(liang)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隔離防疫與(yu) 在線複課的常態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中小學生的負麵情緒,如焦慮、孤獨、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甚至一些極端的情況時有發生。然而,要看到真正的根源在於(yu) 社會(hui) 變革、家庭關(guan) 係與(yu) 學校教育的綜合影響。移動互聯網帶給中小學生一個(ge) 完全開放的信息世界,人口流動常態化背景下的家庭關(guan) 係和家庭結構的變化,都讓中小學生對成人世界的初步認知大大提前了。在他們(men) 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正確的價(jia) 值觀時,西方文化背景的多元價(jia) 值觀迅速湧入,碎片化的認知方式使他們(men) 容易與(yu) 同伴、家長和教師形成文化和心理代溝。這就導致了他們(men) 在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上容易出現心理矛盾,甚至衍生出更嚴(yan) 重的心理問題。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cong) 社會(hui) 學的角度來看,是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hui) 及其現代性對每個(ge) 生命個(ge) 體(ti) 帶來的衝(chong) 擊;從(cong) 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短期內(nei) 不斷迭代的智識和快速發展的人的智力,與(yu) 本身人的進化過程中應有的心理健康發展階段的不匹配。那麽(me) ,麵對當下嚴(yan) 峻的情勢,如何作出一些積極有效的應對呢?
以學校教育為(wei) 主體(ti) ,與(yu) 社會(hui) 、家庭形成合力,為(wei) 每個(ge) 學生搭建他們(men) 適應現實生活的支架,而不僅(jin) 僅(jin) 是保護層。第一,扭轉傳(chuan) 統觀念,給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更多關(guan) 愛,對心理健康問題不回避,尤其農(nong) 村地區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現狀和需求應予以更多關(guan) 注。第二,學校和家庭是早期識別中小學生心理行為(wei) 問題的重要環節,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關(guan) 注中小學生一些內(nei) 隱的心理行為(wei) 或異常的外顯行為(wei) 及其變化。第三,加強學校、家長、社會(hui) 的有效溝通與(yu) 多方聯動,中小學生出現心理行為(wei) 問題大多可追溯到其更早經曆的生活事件,家校有效溝通是解決(jue)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前提,同時也應適當引入社會(hui) 專(zhuan) 業(ye) 力量加以輔助。第四,有計劃地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水平和全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第五,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形成積極良性的氛圍,在學生有需要時隨時、及時提供心理谘詢服務,在作出專(zhuan) 業(ye) 判斷後及早幹預、跟蹤和治療。(作者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yu) 改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