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雙減”政策出台以來,濟源示範區教育體(ti) 育局迅速行動,加強教育教學管理,促進校內(nei) 教育、校外培訓同向而行,構建良好教育生態,讓基礎教育“返璞歸真”,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加強作業(ye) 管理,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e) 負擔。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改進與(yu) 加強中小學作業(ye) 管理的通知》,指導各學校嚴(yan) 格對照要求狠抓落實,進一步健全作業(ye) 管理機製,加強作業(ye) 完成指導,確保抓實見效。
嚴(yan) 控作業(ye) 總量。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shu) 麵家庭作業(ye) ,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ye) 總量控製在每天1小時以內(nei) ,七至九年級家庭作業(ye) 總量控製在每天90分鍾以內(nei) ,高中各年級根據當天的課程,安排學生自主學習(xi) 的公共自習(xi) ,雙休日、節假日每天書(shu) 麵作業(ye) 時間小學生平均不超過1小時,初中生不超過90分鍾,高中生不超過120分鍾。
優(you) 化作業(ye) 設計。各學校把作業(ye) 研討納入校本教研內(nei) 容,加強作業(ye) 設計研究。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布置,由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層級書(shu) 麵作業(ye) 。除紙筆作業(ye) 外,鼓勵編製口語交際作業(ye) 、綜合實踐作業(ye) 、實驗操作作業(ye) 、小組合作作業(ye) ,逐步實現作業(ye) 形式的多樣化和個(ge) 性化。
優(you) 化管理機製。探索建設作業(ye) 庫,依托“班班通”校本資源平台,學科教師加強合作研究,共建共享作業(ye) 資源。完善激勵約束機製,探索構建多層次評價(jia) 體(ti) 係,逐步建立教師自評與(yu) 同伴互評、學生座談與(yu) 家長訪談、定期檢查與(yu) 隨機抽查相結合的作業(ye) 檢查製度。
強化要素保障,積極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把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作為(wei) “減負”的治本之策,綜合施策,提升育人質量水平。優(you) 化教育資源供給。強力推進新建、改擴建、維修改造等7大類教育項目建設,新增學位2670個(ge) ;撤並小規模學校(教學點)20所、合並微小教學班21個(ge) ,有效提升了教育資源供給水平。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實施校長“領軍(jun) 計劃”,遴選62名中小學校長及骨幹教師赴江蘇南通進行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跟崗研修;成立以河南省名校長為(wei) 主持人的名校長工作室,吸納跟崗校長全員參與(yu) ,輻射培養(yang) 100名優(you) 秀教育幹部。大力實施青年教師“領軍(jun) 計劃”,組建5個(ge) 中原名師培育對象工作室、85個(ge) 市級名師教師工作坊、160個(ge) 校級教師工作坊,輻射帶動全市90%以上專(zhuan) 任教師參與(yu) 日常培訓研修培訓,為(wei)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積極組織開展7000人次的各種教師信息應用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效能。
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充分發揮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支撐引領作用,紮實實施教育科研“燎原計劃”,開展“訂單教研”“送課下鄉(xiang) ”等教研活動,舉(ju) 辦學科專(zhuan) 題講座80餘(yu) 次、線上學科教研活動370場次,組織教研員深入130多所基層學校聽課評課2084節,組織開展學科優(you) 質課評選和觀摩課453節,積極打造優(you) 質高效課堂。
嚴(yan) 格監督管理,遏製校外培訓“野蠻生長”。把遏製校外培訓作為(wei) “雙減”工作的關(guan) 鍵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維護教育良好生態。嚴(yan) 格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備案。聯合民政局、市場監管局下發《關(guan) 於(yu) 將麵向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wei) 非營利性機構的通知》,召開“營轉非”工作啟動會(hui) 議,開通“綠色通道”,集中辦理,重新審核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將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wei) 非營利性機構,注銷和轉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97家,壓減率達81.7%。
嚴(yan) 格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wei) 。嚴(yan) 格執行《關(guan) 於(yu) 嚴(yan) 格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基礎教育學科類培訓活動管理的通知》和《濟源示範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wei) “十嚴(yan) 禁”》要求,嚴(yan) 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出審批學科、審批內(nei) 容、審批時間的各種培訓活動,檢查校外培訓機構171家;年檢合格159家、基本合格6家、不合格6家,堅決(jue) 遏製校外培訓亂(luan) 象。
嚴(yan) 格校學科類外培訓機構監管。印發《濟源產(chan) 城融合示範區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實施方案》,重點整治群眾(zhong) 所關(guan) 注的消防安全、發布虛假廣告、在職教師在機構代課、私下辦培訓班或介紹學生到相關(guan) 培訓機構上課等38項熱點難點問題,現場督促整改338處,限期整改1361處,有效地維護了教育良好生態。建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預收費監管製度,與(yu) 郵政儲(chu) 蓄銀行濟源市直屬支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逐步覆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積極防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風險,切實維護中小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
凝聚家校合力,提升“減負提質”育人水平。把家校合作育人作為(wei) “雙減”工作的有力抓手,積極優(you) 化協同育人環境,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充分利用教體(ti) 係統報刊、網站、微信公眾(zhong) 號、抖音等媒體(ti) ,刊發各種“雙減”信息200餘(yu) 篇,廣泛宣傳(chuan) 、精準解讀國家“雙減”政策。通過家長會(hui) 、家長學校講座等方式,引導家長“思想減負”,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成才觀念,理性對待校外培訓,努力形成減負共識,構建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新生態。
家校合作做好學生“五項管理”。製定《濟源產(chan) 城融合示範區教育體(ti) 育局關(guan) 於(yu) 印發“五項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與(yu) 各中小學簽訂《“五項管理”承諾書(shu) 》,控製作業(ye) 總量,創新“分層、彈性、個(ge) 性化”作業(ye) 類型方式,做到課後作業(ye) “高質輕負”;從(cong) 嚴(yan) 管理學生用手機,充分保障學生睡眠時長和質量;加強學生課外讀物和健康管理,讓學生全麵健康成長。
做好課後延時服務工作。加大經費籌措力度,按照“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的原則,廣泛開展自主閱讀、體(ti) 育、藝術、科普、社團活動、興(xing) 趣小組、做作業(ye) 等課後延時服務,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截至目前,共有3263名教師參與(yu) 課後延時服務,5萬(wan) 餘(yu) 名學生從(cong) 中受益。
(教育時報記者:王強東(d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