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教育部、中國科協:充分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15日18:01 來源: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到,各地各校要以“請進來” “走出去”的方式,引進一批優(you) 秀科普人才和相關(guan) 科普機構,有效開展科普類課後服務活動項目;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館和各類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


  《通知》指出,鼓勵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節假日安排學生專(zhuan) 場和家庭親(qin) 子科普教育活動,向中小學生優(you) 惠或免費開放,積極吸引學生參加。



  附《通知》原文:


教育部辦公廳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guan) 於(yu) 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1〕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科協,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科協,各全國學會(hui) 、協會(hui) 、研究會(hui) ,相關(guan) 高校科協:


  為(wei)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發揮科協係統資源優(you) 勢,有效支持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麵健康發展,教育部、中國科協決(jue) 定充分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現將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引進科普資源到校開展課後服務。各地各校要以“請進來”的方式,引進一批優(you) 秀科普人才和相關(guan) 科普機構,有效開展科普類課後服務活動項目。科協組織要會(hui) 同當地教育部門遴選推薦一批思想品質優(you) 秀、熱愛教育事業(ye) 、科普經驗豐(feng) 富的科學家、兩(liang) 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以及符合學校需求的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由學校自主選聘為(wei) 科技輔導員或合作機構,並參與(yu) 學校課後服務。選聘的科技輔導員和合作機構應充分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積極遴選、開發、引入優(you) 質科普資源,通過作科學報告、講述科學故事、開設線上線下科普課程、指導學生科技社團和興(xing) 趣小組活動等多種方式,加強學生科技教育,培養(yang) 學生科學興(xing) 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組織學生到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各地各校要以“走出去”的方式,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館和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天文館、科技園、動植物園、農(nong) 業(ye) 示範園、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場景式、體(ti) 驗式、互動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科協組織要指導支持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優(you) 先保障學校開展課後服務需要,開發精品科普課程,安排專(zhuan) 職人員進行講解指導,切實增強科普課程的科學性、係統性、適宜性和趣味性。教育部門、科協組織要指導學校加強與(yu) 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對接,共同做好課後科普實踐活動計劃,保障活動有效實施。鼓勵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節假日安排學生專(zhuan) 場和家庭親(qin) 子科普教育活動,向中小學生優(you) 惠或免費開放,積極吸引學生參加。支持有條件的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開發研究性學習(xi) 課程,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導有興(xing) 趣的學生長期、深入、係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yu) 實驗。鼓勵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招募中小學生誌願參加科普講解導覽等服務活動。


  三、聯合加強學校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教育部門要會(hui) 同科協組織將遴選推薦的有關(guan) 科學家、兩(liang) 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納入教師培訓專(zhuan) 家資源庫,支持開展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統籌製訂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式,注重依托科技館和科普教育基地,精心設計培訓課程,突出世界科技前沿、科學發展規律、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精神、思想方法等方麵的培訓,開闊教師科學視野,提高教師科學素養(yang) 和教育教學水平。教育部在“國培計劃”示範項目中專(zhuan) 門設置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項目,引領帶動各地加強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教育部和中國科協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開發研製與(yu) 學校科學課程相適應的體(ti) 係化配套課程資源,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向學校免費提供,為(wei) 教師教學提供專(zhuan) 業(ye) 支持。


  四、發揮科協組織在規範校外培訓中的作用。科協組織要加強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管理研究,積極研製有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和工作指南,為(wei) 有關(guan) 管理部門加強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管理提供專(zhuan) 業(ye) 支持。要以舉(ju) 辦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培訓或論壇活動、開展監測評估研究等為(wei) 載體(ti) ,積極引導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提高管理水平和專(zhuan) 業(ye) 能力,配合有關(guan) 部門規範整治各類傳(chuan) 播“偽(wei) 科學”的校外培訓活動。


  五、建立健全工作協同推進機製。各地教育部門和科協組織要明確具體(ti) 責任部門和專(zhuan) 門人員,建立工作專(zhuan) 班,加強日常工作溝通,定期對接雙方需求,加大對薄弱學校、農(nong) 村學校的支持力度,形成協同推進的長效工作機製。對到校參與(yu) 課後服務的校外科技輔導員,補助經費納入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要將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成效納入教育部門、科協組織的年度績效考核和“雙減”工作督導檢查,對作出突出成績的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給予表揚宣傳(chuan) 。定期評選推介科普類課後服務典型案例和精品科普課程資源,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