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ge) 寒假是“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ge) 寒假。早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要求嚴(yan) 防義(yi) 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班,嚴(yan) 查隱形變異行為(wei) ,嚴(yan) 厲打擊以“家政服務”“眾(zhong) 籌私教”“研學”等名義(yi) 進行變相違規培訓。各地也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規範寒假期間校外培訓行為(wei) 。
“雙減”政策落地之後,校外培訓亂(luan) 象得到了係統性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寒假期間,學生有長達一個(ge) 多月的時間,校外培訓少了,寒假作業(ye) 也被要求一減再減,這讓不少家長和學生有些迷茫和不適,如何安排寒假生活成了擺在眾(zhong) 多家長麵前的難題。當下,部分家長的搶跑觀念仍沒有轉變,一些校外培訓機構仍然有舉(ju) 辦違規培訓獲利的衝(chong) 動。種種因素疊加,使得防止校外培訓舊態重演麵臨(lin) 挑戰。從(cong) 嚴(yan) 打擊各類違規培訓以及隱形變異培訓行為(wei) ,關(guan) 係“雙減”工作成果的鞏固,必須堅決(jue) 落實。
另一方麵,入冬以來,國內(nei) 局部地區出現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仍然不能鬆懈。從(cong) 切實保障師生的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來講,對校外培訓也必須嚴(yan) 格管理,減少聚集風險。對此,各地針對區域疫情防控形勢作出了安排,有些地方加大了校外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專(zhuan) 項巡查工作力度,有些地方則要求必須停止一切線下校外培訓活動。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嚴(yan) 控校外培訓的舉(ju) 措引發爭(zheng) 議。比如,某地要求學生簽訂《寒假期間拒絕參加學科類培訓的承諾書(shu) 》,如果違反承諾參加校外培訓,自願計入學生個(ge) 人誠信檔案。當地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解釋,之所以提出這一措施,是因為(wei) 教育執法人力匱乏,希望通過警示、教育學生,從(cong) 需求端遏製違法、違規培訓。違規違法校外培訓往往具有分散性、隱蔽性強的特點,執法力量不足確實是一個(ge) 難題。但如果執法力量有限,難以查處所有違規違法培訓,那麽(me) 能否將違反承諾、參加違規培訓的行為(wei) 都計入學生個(ge) 人誠信檔案,就是一個(ge) 大大的問號。從(cong) 現實來看,這個(ge) 要求很難操作。更重要的還在於(yu) ,這一做法是否合理、合法。不管有沒有簽訂承諾書(shu) ,是否“自願”,因為(wei) 參加校外培訓就背上“不誠信”的汙點,這一政策容易讓學生陷入道德困境。
從(cong) 需求端疏導校外培訓需求,是一個(ge) 不錯的思路,可以有很多路徑。一方麵是,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幫助家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雙減”下的新形勢。從(cong) 長遠來看,則是要改革考試評價(jia) 方式。通過考試改革,讓家長認識到,刷題搶跑式的校外培訓無法幫助孩子增強競爭(zheng) 優(you) 勢,死記硬背、機械刷題,將越來越行不通。比如,北京市西城區、海澱區的中小學期末考卷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考試命題趨向“情境化”,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ang) 和關(guan) 鍵能力的考查,不同形式回應了“雙減”的目標。
寒假期間,“看護難”問題的存在,也是導致家長選擇違規培訓的原因。所以,為(wei) 家庭提供寒假托管服務,豐(feng) 富學生假期生活,減輕家長看護壓力,也是一個(ge) 路徑。在這一方麵,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進行了積極探索。比如,浙江就要求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不少於(yu) 1個(ge) 免費公益托管服務點,重點解決(jue) 因父母工作繁忙、家庭無人看護的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和留守兒(er) 童、困境兒(er) 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地過年的企業(ye) 員工子女、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的子女等的看護問題。在湖南長沙、遼寧撫順、廣東(dong) 信宜等地,都開展了各類寒假托管服務,既讓孩子有一個(ge) 豐(feng) 富的寒假生活,又解除了家長看管孩子的後顧之憂。這些顯然都是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的正確姿勢。
看見家長的寒假看護煩惱,看見部分學生確實存在的校外培訓需求,一手嚴(yan) 管違規違法培訓,一手積極探索開展托管服務、真正立足於(yu) 為(wei) 民解憂,方是鞏固“雙減”工作成果、疏導校外培訓需求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