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小學陸續迎來“雙減”後的首個(ge) 寒假。校外培訓少了,學生假期中可支配的時間更多了,但老師和家長也擔心學生沉迷於(yu) 電子遊戲。就在日前,某互聯網公司公布未成年人遊戲限玩時間,今年寒假暨春節假期前後,其旗下在中國大陸地區運營的網絡遊戲,未成年人一共隻能玩14個(ge) 小時。但是,遊戲平台的硬性規定也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問題,光靠未成年學生自控能力很難徹底解決(jue) 問題。寒假期間,正是學生和家長長時間共處的時期,現實生活中,能否有效防止學生沉迷網絡遊戲,家長是關(guan) 鍵。
對於(yu) 網絡遊戲,不能談之色變。我們(men) 不能否認,通過網絡遊戲,孩子的壓力可以得到釋放、心情變得愉悅。遊戲是未成年人的天性,網絡遊戲是網絡社會(hui) 發展給孩子提供的一種選擇。家長不能一味壓製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給予孩子特定成長階段和社會(hui) 現實的認可和理解,有助於(yu) 孩子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在引導孩子認識沉迷網絡遊戲危害的同時,充分表達尊重其遊戲喜好和遊戲時間的態度,也可以適機陪同孩子打遊戲、參與(yu) 遊戲討論和技能切磋。在孩子和家長互信的基礎上,和孩子約定並執行“防沉迷”計劃,比單純壓製和限製更有效。
“堵”不如“疏”。家長更需要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寒假活動,減少孩子對網絡遊戲的依賴,引導孩子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向更有意義(yi) 的學習(xi) 鍛煉和生活中。帶孩子進圖書(shu) 館、體(ti) 育館、運動場、科技館、博物館、少年文化宮,幫助孩子組建假期興(xing) 趣小組,如閱讀小組、球類小組、棋類小組;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或者家務勞動。家長和孩子一起製訂詳細的寒假生活計劃,通過設計孩子和父母都認可的作息時間表,讓假期每天的活動更有計劃性和規律性。通過戶外運動,鍛煉身體(ti) 、親(qin) 近自然;通過參觀閱讀,增長見識、陶冶性情;通過公益勞動,懂得珍惜、學會(hui) 感恩。孩子內(nei) 心世界豐(feng) 富了,就會(hui) 更少沉迷於(yu) 網絡遊戲。
家長的榜樣力量,在學生“防沉迷”工程中作用重大。家長不要隻對孩子提要求,還要進行有效的陪伴,並為(wei) 孩子養(yang) 成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樹立榜樣。陪同孩子運動、廣泛討論交流,會(hui) 耗費家長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家長必須做出的“犧牲”。孩子不是“假期孤兒(er) ”,而應該是“假期幸運兒(er) ”。寒假適逢家長春假,孩子“雙減”培訓時間短了,孩子和家長的自由時間更多了,家長千萬(wan) 不要自己一邊刷抖音、玩快手,一頭紮進屏幕中,一邊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沉迷於(yu) 遊戲。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科學、有序、健康地度過自己的假期生活,為(wei) 孩子樹立榜樣。
寒假“防沉迷”,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防沉迷”是一場征戰,一定會(hui) 經曆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家長必須裝備愛心、耐心和信心。除了學校和社會(hui) 教育外,家長切忌盲目急於(yu) 追求某個(ge) 階段的特定成果,應允許孩子逐漸地醒悟,給孩子自律成長的足夠時間,幫助孩子逐漸轉移興(xing) 趣。如果沒有耐心,在這場戰爭(zheng) 中,家長就容易判定自己的努力蒼白而無力,從(cong) 而自亂(luan) 陣腳,半途而廢。“雙減”後的第一個(ge) 長假,既給“防沉迷”帶來了挑戰,也為(wei) 家長帶領孩子脫離沉迷帶來了機遇。相信家長能抓住這個(ge) 機遇,和孩子共同努力,培養(yang) 健康自律的學習(xi) 生活習(xi) 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