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雙減”後首個(ge) 寒假,各地中小學迎來春季開學。“雙減”在春季學期如何更上層樓?記者在多個(ge) 省份采訪了解到,一些學校將從(cong) 作業(ye) 設計、課後服務、家校溝通等方麵發力,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
作業(ye) 設計更加注重“個(ge) 性化”
新學期伊始,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學的學生發現,課後作業(ye) 有了較大改變。校長翟福平說,老師們(men) 正在加強作業(ye) 設計研討,目標是實現個(ge) 性化設計,分層“配餐”:多留探究性作業(ye) ,並為(wei) 每個(ge) 學科製定作業(ye) 標準。
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個(ge) 性化”這個(ge) 關(guan) 鍵詞。新學期,在作業(ye) 設計方麵,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將會(hui) 邁得更大,更多“腦洞大開”的作業(ye) 內(nei) 容和形式等待孩子們(men) 去“解鎖”。
“新學期將繼續提升作業(ye) 的針對性,發揮差異性作業(ye) 的有效性。”遼寧省丹東(dong) 市第五中學副校長何秀冰說,具體(ti) 來講,一方麵,通過作業(ye) 的難度或者作業(ye) 的數量不同體(ti) 現差異,讓學習(xi) 能力不同的學生達成符合自己現階段學習(xi) 需求的目標;另一方麵,通過不同作業(ye) 類型滿足學生的學習(xi) 風格或興(xing) 趣差異,激發學生對作業(ye) 的興(xing) 趣。
“一些實踐活動要求拍圖片、視頻,或製作手工藝品,一、二年級的孩子很難自己動手完成,最後變成家長的作業(ye) 。”女兒(er) 正讀二年級的重慶家長冉海燕說,學校布置作業(ye) 時應考慮學生的能力,布置一些既有趣、孩子又能自主完成的實踐作業(ye) 。
江蘇阜寧縣阜寧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校長周華東(dong) 認為(wei) ,要從(cong) 有利於(yu) 提升學生能力,有利於(yu) 學生健康、長遠發展的角度去設計作業(ye) ,“學校將進行廣泛調研,征求學生對作業(ye) 的建議。”
除作業(ye) 設計外,評價(jia) 體(ti) 係也是新學期教學改革的重點。山西省實驗小學副校長趙祿說,對學生的評價(jia) 不應在學期末進行,而是在平時就從(cong) 習(xi) 慣養(yang) 成、課上發言、與(yu) 同學相處等多維度去評價(jia) 一個(ge) 學生,“新學期學校要在這方麵進行全方位探索,開展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jia) 。”
課後服務引入更多資源
“一開學班主任就告訴我們(men) ,這學期學校會(hui) 有豐(feng) 富多彩的課餘(yu) 活動,籃球比賽、歌詠比賽、心理健康活動……我很期待!”重慶市第十一中學的初一學生葉思訊說道。
相信很多孩子和葉思訊一樣,對新學期學校的課餘(yu) 活動和課後服務充滿期待。
“孩子們(men) 可以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去發展興(xing) 趣愛好,學校也可以利用這些契機去培養(yang) 他們(men) 的學科素養(yang) 。”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小學校長黃麗(li) 芳說,通過培養(yang) 學科素養(yang) 提升了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能力和學習(xi) 興(xing) 趣,讓他們(men) 從(cong) 興(xing) 趣愛好出發主動學習(xi) 、愛上學習(xi) 。
山西省實驗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牛小妹說,“雙減”後不僅(jin) 要向學生傳(chuan) 授書(shu) 本知識,還要鼓勵他們(men) 個(ge) 性化發展,稍微有點壓力,“老師的專(zhuan) 業(ye) 性是一個(ge) 短板,學校在音樂(le) 、體(ti) 育、美術等方麵的師資力量稍有不足。”
“課後服務在‘全覆蓋、廣參與(yu) ’的基礎上,還要注重‘上水平、強保障’。”江蘇阜寧縣實驗小學石字路校區校長周為(wei) 祥說,要進一步挖掘校內(nei) 潛力,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ti) 育等方麵的社會(hui) 資源,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性和有效性。
多位受訪老師也表示,希望一些教育機構或專(zhuan) 門的社會(hui) 機構能夠走進校園,或者為(wei) 學生提供研學服務。牛小妹說,換個(ge) 新環境,孩子們(men) 的感官會(hui) 完全打開,學習(xi) 東(dong) 西也會(hui) 特別快!
“希望學校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能更豐(feng) 富一些,多去博物館、科技館等。也希望能讓更多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比如京劇表演、民樂(le) 表演等,讓同學們(men) 開開眼界。”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四年級學生蘆雨晗說。
家校合作鞏固“雙減”成效
“‘雙減’後,孩子的課外培訓班停了,有時間練琴、打球,課餘(yu) 生活更加豐(feng) 富。上學期期末考試拿了三個(ge) A,比以往各個(ge) 學期的成績都好。我的顧慮徹底消除了。”廣州一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家長任女士說。
上學期,遼寧省丹東(dong) 市第五中學在9月份和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來看,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絕大多數家長的態度都由剛開始時的焦慮、懷疑轉變為(wei) 支持、配合。
但與(yu) 此同時,仍有部分家長對“雙減”心存疑慮。江蘇阜寧縣實驗初中長春路校區初一(24)班沈子揚的媽媽左紅琴向記者透露,身邊仍有家長希望能看到具體(ti) “數字化”的成績,以此了解孩子到底哪方麵不足,不然感覺沒有“抓手”。
家長是“雙減”的重要參與(yu) 者,如果家長理解不到位,實施效果就要“打折扣”。
“學校有一年級家長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e) 基礎上‘加碼’,還在班級群裏曬‘成果’。”重慶巴川量子學校校長潘雲(yun) 芬說,上學期學校嚐試在各班推進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取得一定效果,新學期將開辦家長學校,分年級組織家長學習(xi) 、培訓和交流。
遼寧省本溪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家長李秋莎說,通過參加學校的“家長學校工作坊”和“家長資源專(zhuan) 家庫”等活動,認識到孩子的教育不能急於(yu) 一時,而應該家校互動讓孩子全麵健康成長。
“要引導家長在支持、配合學校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加減法’——在減輕課業(ye) 負擔上做‘減法’,在育人和良好習(xi) 慣的培養(yang) 上做‘加法’。”何秀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