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著眼於(yu)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從(cong) 源頭治理泛濫的校外培訓,減輕學生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讓學校回歸育人初心。然而,就在學生周末、假期告別學科類培訓之際,藝術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正熱火朝天、走俏興(xing) 起。
一項關(guan) 於(yu) “雙減”之後家長是否繼續給孩子報培訓班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家長願意給孩子報音樂(le) 、舞蹈、體(ti) 育、美術等非學科類的素質教育培訓班,而前往芭蕾、器樂(le) 、國畫等藝術培訓機構谘詢的家長更是絡繹不絕。學生剛從(cong) 學科培訓機構出來,又趕場走進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雙減”背景下,“藝培熱”的新現象迫切需要冷靜思考。
讓學有餘(yu) 力的孩子參加藝術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有助於(yu) 提升其綜合素質,促進孩子全麵成長,本無可厚非。正如一位家長所言:“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比起學科類培訓,我更希望孩子能培養(yang) 一門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對孩子的未來和身心健康都有好處。”但是如果藝術類培訓演變為(wei) 孩子紮堆趕場、家長盲從(cong) 攀比,就有問題了。
其一,存在藝術類校外培訓脫離孩子興(xing) 趣,受功利化心態驅使的現象。藝術類培訓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脫離孩子的興(xing) 趣,過分追求藝術考級就變了味道。近年來,人們(men) 對中小學生藝術考級問題熱議不斷。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建議取消中小學生各種藝術考級,衝(chong) 上熱搜。藝術培訓的初心在於(yu) 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yang) ,但是讓孩子終日反複練習(xi) 固定的考級曲子、舞蹈或者畫作,培訓目標、內(nei) 容與(yu) 方式圍繞考級設計,這種功利導向的藝術培訓,對孩子的發展危害很大。
其二,不少藝術類培訓機構為(wei) 搶占發展風口,製造焦慮。“雙減”政策從(cong) 源頭上全麵規範校外培訓,但是一些培訓機構卻將“雙減”政策中“為(wei) 學有餘(yu) 力的學生拓展學習(xi) 空間,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科普、文體(ti) 、藝術、勞動、閱讀、興(xing) 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的內(nei) 容,曲解為(wei) “雙增”政策。許多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借機更名,快速切入素質教育賽道,通過線上線下多種營銷平台,推廣美術、舞蹈、音樂(le) 等培訓。在此過程中,培訓機構虛假宣傳(chuan) 亂(luan) 象橫生,免試包過成為(wei) 常用伎倆(lia) 。
其三,部分家長盲目跟風,為(wei) 孩子的未來過度加碼。很多家長還是擺脫不了“搶跑”思維。從(cong) 原來的學科類校外培訓到現在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很多家長的育兒(er) 焦慮並沒消失。特別是不少家長沒能理解國家逐步推進藝體(ti) 改革的初衷,一味給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壓力。沒有基於(yu) 興(xing) 趣和科學規劃,不少孩子的藝術培訓之路最終麵臨(lin) 學也難、放棄也難的尷尬。
這些“雙減”後出現的問題,迫切需要政府、學校、家庭與(yu) 社會(hui) 多方攜手共進、合力破解。
政府要提前預案、統籌部署,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雙減”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注定是一項長期工作。針對“雙減”過程中出現的學生趕場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新情況,各級政府與(yu) 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調研、提前預測、出台預案。“雙減”政策已明確規定: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ti) 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製定標準、嚴(yan) 格審批。浙江、天津等地已出台相關(guan) 文件,開展專(zhuan) 項整治,規範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經驗可供借鑒。
學校要發揮好美育的主陣地作用,“五育”並舉(ju) 促進孩子全麵發展。我國部分中小學校長期存在著重智育輕美育的不良現象。落實“五育”並舉(ju) ,要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就此而言,學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發揮美育主陣地作用,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不斷提升師資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完善評價(jia) 機製與(yu) 方式,啟迪青少年夢想與(yu) 興(xing) 趣,讓孩子真正能夠掌握受益終身的技能。
家長要尊重孩子意願,平等協商、量力而為(wei) 。家長要放平心態,理性看待當下火熱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活動,既要盡力而為(wei) ,也要量力而行。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意願,加強親(qin) 子之間的平等協商,選擇培訓前多傾(qing) 聽孩子的想法,培訓過程中多肯定與(yu) 鼓勵孩子的進步和成功,側(ce) 重發掘孩子的藝術興(xing) 趣,不要刻意追求結果。用平常心看待這個(ge) 問題,也許孩子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興(xing) 趣和發展方向,感受學習(xi) 藝術的樂(le) 趣。
藝術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繼續強化行業(ye) 自律,回歸教育初心。遵守教育規律、不一味向錢看齊、辦出質量,培訓機構發展才會(hui) 長遠。因此,藝術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堅守公益屬性,自覺遵守國家的規章製度,加強行業(ye) 自律。與(yu) 其過度逐利,不如潛心鑽研,努力改進教育教學質量,幫助孩子在培訓過程中收獲成就感,進而贏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可。
(作者係華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