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做好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穩就業(ye) ”“保就業(ye) ”決(jue) 策部署,以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服務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為(wei) 主線,堅持“五路並進”,著力打造高質量就業(ye) 指導服務體(ti) 係,努力促進高校畢業(ye) 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
健全組織聯動體(ti) 係,優(you) 化政策“聚合力”。一是協作聯動提效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作為(wei) “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省長領辦項目。教育、人社等14個(ge) 省直部門連續9年開展“新時代•新夢想”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公益幫扶行動,被評為(wei)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典型案例。二是完善政策強保障。出台《促進2021年高校畢業(ye) 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若幹政策措施》等10餘(yu) 個(ge) 政策文件,擴大公務員、事業(ye) 單位招錄規模,支持規範新就業(ye) 形態發展,落實求職創業(ye) 補貼、個(ge) 體(ti) 經營稅費減免等措施,努力為(wei) 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專(zhuan) 項引才求實效。把促進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作為(wei) 各地人才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納入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因地製宜實施省級“招才引智”以及“智匯鄭州”“河洛英才”“諸葛英才”等地方計劃,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留豫就業(ye) 創業(ye) 搭建廣闊平台。
健全就業(ye) 市場體(ti) 係,提升崗位“供給力”。一是搭建供需對接“大平台”。組建全省畢業(ye) 生就業(ye) 信息網絡聯盟,建成集招聘、培訓、創業(ye) 孵化等為(wei) 一體(ti) 的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綜合服務基地,建立“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河南分市場暨省級市場—14個(ge) 區域類行業(ye) 類分市場—校園就業(ye) 市場”三級就業(ye) 市場聯動機製,推動省校間、校校間就業(ye) 資源共享。以畢業(ye) 生“就業(ye) 促進月”為(wei) 抓手,廣泛匯聚市場化社會(hui) 化就業(ye) 崗位資源。2021年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08萬(wan) 場,累計提供崗位343萬(wan) 個(ge) 。二是用好中小企業(ye) “容納器”。深入開展“萬(wan) 人助萬(wan) 企”活動,出台一係列紓困幫扶措施,通過稅費減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手段,助力中小企業(ye) 成長發展。2021年為(wei) 企業(ye) 穩崗減負超過37億(yi) 元,努力穩定就業(ye) 崗位供給。舉(ju) 辦國聘行動、民營企業(ye) 招聘周、中小企業(ye) 招聘月等活動,在全省畢業(ye) 生就業(ye) 信息網設立線上雙選會(hui) 專(zhuan) 區,促進用人單位和畢業(ye) 生供需對接。三是唱響基層就業(ye) “主旋律”。不斷完善畢業(ye) 生到基層就業(ye) 長效機製,立足省情深入實施“特崗教師計劃”、基層衛生醫療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等項目,每年遴選優(you) 秀畢業(ye) 生到教育、醫療等重點民生領域就業(ye) ,引導畢業(ye) 生到基層綻放青春光彩。四是吹響參軍(jun) 入伍“集結號”。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政策保障、教育引導、宣傳(chuan) 動員、後續服務“五到位”的工作機製,切實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被評為(wei)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e) 生預征工作先進集體(ti) ”。
健全雙創支持體(ti) 係,強化引領“增動力”。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推進“創有所學”。深化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實施創業(ye) 彈性學製,支持各高校開好《創業(ye) 基礎課》,先後有22所高校被評為(wei)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ye) 典型經驗高校。針對有創業(ye) 意願的學生舉(ju) 辦企業(ye) 經營管理類培訓,分別給予200元、300元、1000元、1500元不等的培訓補貼,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業(ye) 熱情。遴選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標兵30名,編寫(xie) 《創吧!青春》創業(ye) 案例集,舉(ju) 辦創業(ye) 人物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會(hui) ,努力營造創新創業(ye) 良好氛圍。二是完善政策支持,實現“創有所助”。出台《河南省促進創業(ye) 投資發展辦法》,設立150億(yi) 元創業(ye) 投資引導基金,把保障大學生創業(ye) 作為(wei) 重點,對首次創辦企業(ye) ,給予一次性開業(ye) 補貼5000元,其中鄭州市將標準提高到10000元;對大中專(zhuan) 學生創辦的實體(ti) ,3年內(nei) 給予不超過當月實際費用50%的運營補貼,年補貼最高限額1萬(wan) 元。自2013年以來,省教育廳累計投入3470萬(wan) 元,引導扶持了591個(ge) 大學生創業(ye) 項目。三是聚合孵化資源,促進“創有所成”。成立“百年匯”企業(ye) 孵化器,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業(ye) 企業(ye) 及項目200餘(yu) 個(ge) ,吸引投融資2000餘(yu) 萬(wan) 元,帶動大學生就業(ye) 800餘(yu) 人。落實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投計劃,相繼組建14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投基金,累計投資168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企業(ye) 。打造一批高質量創業(ye) 孵化載體(ti) ,“十三五”期間,獲批國家級創新載體(ti) 179家,新建省級以上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等雙創載體(ti) 684家,認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實踐示範基地50個(ge) ,推動實現以創業(ye) 促就業(ye) 。
健全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提升評價(jia) “反饋力”。一是實施招生計劃安排預警。將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情況作為(wei) 高校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參考,完善分學校招生計劃動態調整機製,適度調控上年計劃完成率、畢業(ye) 去向落實率偏低高校招生計劃,招生計劃安排向計劃完成率、畢業(ye) 去向落實率高的高校傾(qing) 斜;完善分專(zhuan) 業(ye) 招生計劃預警機製,對畢業(ye) 生去向落實率偏低的專(zhuan) 業(ye) 進行預警,已累計向58所高校發放了預警通知,停招了132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點及方向。二是促進學科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定期發布全省需求嚴(yan) 重飽和本科專(zhuan) 業(ye) 、緊缺本科專(zhuan) 業(ye) 和畢業(ye) 去向落實率較低本科專(zhuan) 業(ye) 名單。對全省布點較多、規模較大、近三年畢業(ye) 去向落實率較低、社會(hui) 需求飽和的本科專(zhuan) 業(ye) 發布“黃牌”“紅牌”預警,采取限製招生規模、暫停招生或調整撤銷等措施。三是開展就業(ye) 狀況跟蹤調查。委托第三方專(zhuan) 業(ye) 機構開展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跟蹤調查,發布《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與(yu) 人才培養(yang) 質量跟蹤調查報告》,將畢業(ye) 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指數作為(wei) 高校財政經費撥款的重要參考指標。省教育廳與(yu) 人社廳、發改委聯合建立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高校畢業(ye) 生需求統計調查製度,發布《河南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普通高校畢業(ye) 生需求的統計分析報告》,指導高校公布《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年度報告》,完善就業(ye) 狀況反饋機製,主動接受社會(hui) 監督。
健全綜合保障體(ti) 係,強化指導“提效力”。一是抓隊伍素養(yang) 提升。將創業(ye) 就業(ye) 指導列入高校職稱專(zhuan) 業(ye) 設置範圍,穩定和擴大就業(ye) 創業(ye) 工作教師隊伍,截至目前創業(ye) 就業(ye) 指導高級職稱教師達113人。鼓勵開展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課題研究,納入省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推動產(chan) 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教改成果。建立高校就業(ye) 指導教師輪訓製度,建設高校就業(ye) 創業(ye) 師資培訓基地,構建以“國家培訓為(wei) 引領、省級培訓為(wei) 主渠道、學校研訓為(wei) 基礎、社會(hui) 培訓為(wei) 補充”的就業(ye) 創業(ye) 指導隊伍培訓體(ti) 係。二是抓課程建設質量。通過開展全省高校就業(ye) 創業(ye) 指導課程督查、舉(ju) 辦課程教學大賽、遴選“金課”和精品課等舉(ju) 措,強化就業(ye) 創業(ye) 指導課程建設。開發適合省情的《大學生就業(ye) 指導》《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實用教程》《大學生創業(ye) 教育》等係列教材,進一步提升就業(ye) 創業(ye) 教育水平。舉(ju) 辦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大賽、創業(ye) 大賽等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ye) 生涯規劃、創新創業(ye) 意識,部分用人單位對大賽獲獎選手開通了就業(ye) “綠色通道”。三是抓公益幫扶效能。深入開展“就業(ye) 促進月”係列活動,對就業(ye) 困難群體(ti) 實行“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和“一對一”就業(ye) 幫扶。舉(ju) 辦身體(ti) 殘疾畢業(ye) 生等特殊群體(ti) 就業(ye) 技能培訓、專(zhuan) 場雙選會(hui) 等係列幫扶活動。深入實施“宏誌助航計劃”,舉(ju) 辦培訓班12期,累計培訓1255人。按照2000元/生的標準,為(wei) 8.78萬(wan) 特殊困難群體(ti) 畢業(ye) 生發放求職創業(ye) 補貼1.75億(yi) 元,努力幫助高校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盡早就業(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