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築牢教育強國建設之基

發布時間:2022年06月09日09:59 來源:人民日報

教育部黨(dang) 組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men) 的教師既精通專(zhuan) 業(ye) 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yang) 德行、成為(wei) ‘人師’,努力做精於(yu)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在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對於(yu) 辦好基礎教育乃至整個(ge) 國民教育至關(guan) 重要。前不久,教育部等部門印發了《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這是適應教育現代化和建成教育強國要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重要舉(ju) 措。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與(yu) 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振興(xing) 教師教育、造就職教“雙師型”教師、深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升教師地位待遇等舉(ju) 措,形成了一套係統全麵涵養(yang) “四有好老師”的“施工圖”。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建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極端重要性,推動這項計劃落地見效,以基礎教育強師之策築牢教育強國建設之基。


  深刻把握加強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yi)


  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chuan) 承者,承載著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ti) 係中處於(yu) 基礎性、先導性地位,是立德樹人的奠基工程。要以基礎教育強師之策,打造一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使命的教師隊伍,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基礎支撐。


  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關(guan) 鍵所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麵對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ou) 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迫切。基礎教育是人才培養(yang) 的起點,是助力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發端。要以基礎教育強師之策,打造一支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培養(yang) 青少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養(yang) ,為(wei) 造就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前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基礎工作。”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是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you) 質均衡的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殘疾兒(er) 童少年享有適合教育的直接依靠力量。要通過基礎教育強師之策,加快構建教師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業(ye) 務能力建設相互促進的教師隊伍建設新格局,促進教師數量、素質、結構協調發展,為(wei) 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教育體(ti) 係、提高職業(ye) 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競爭(zheng) 力奠定堅實基礎。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ge) 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ge) 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期盼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要通過基礎教育強師之策,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實現家校協同育人,實現學生全麵有個(ge) 性的發展,服務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順應人民期待,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建設一支讓黨(dang) 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基礎教育教師隊伍


  以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為(wei) 首要,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素質。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將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融入教師培養(yang) 培訓課程,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hui) “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涵養(yang) ,推進師德師風基地建設,創新師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師榮譽表彰製度,將師德師風作為(wei) 評價(jia) 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落實新時代幼兒(er) 園、中小學教師職業(ye) 行為(wei) 十項準則,引導教師堅持“四個(ge) 相統一”,爭(zheng) 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ge) 引路人”,打造理想信念堅定、思想政治素質過硬、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師隊伍。


  以教師教育模式創新為(wei) 突破,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改革培養(yang) 模式,加大教育碩士培養(yang) 力度。改進教師教育內(nei) 容,及時吸收學科前沿知識、新課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關(guan) 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育人、融合教育實施、科學教育提質、數字素養(yang) 提升等。深化精準培訓改革,創新教師培訓模式,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完善教師培訓自主選學機製,搭建教師培訓與(yu) 學曆教育相銜接的“立交橋”。實施“國培計劃”,示範引領各地教師全員培訓。著力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製度環境,充分發揮名師名校長輻射帶動作用,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域的教育家、大先生,引領教育改革發展。


  以深化教師管理改革為(wei) 牽引,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治理水平。深化教師職稱改革,完善教師職稱評價(jia) 標準,實行分類評價(jia) 。完善崗位管理製度,適當提高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範圍內(nei) 依據標準自主評聘中、初級職稱和崗位,鼓勵地方探索具備條件的學校在崗位結構比例範圍內(nei) 自主評聘高級職稱和崗位。切實減輕非教育教學負擔,維護教師職業(ye) 尊嚴(yan) 。優(you) 化教職工編製配置管理,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加強人員和編製的動態調整,不斷提高編製使用效益。加強教師工資待遇保障管理,全麵落實義(yi) 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yu) 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要求,提高教齡津貼標準,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不斷增強教師職業(ye) 吸引力。


  以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鄉(xiang) 村地區為(wei) 重點,進一步優(you) 化師資均衡配置。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you) 秀教師定向培養(yang) 計劃,依托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範院校為(wei) 832個(ge) 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定向培養(yang) 本科層次師範生,實現到2035年為(wei) 每縣培養(yang) 100名左右高素質教師的目標。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輪崗、支教講學激勵機製,重點加強城鎮優(you) 秀教師、校長向鄉(xiang) 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擴大優(you) 質資源覆蓋麵。落實好鄉(xiang) 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著力提高鄉(xiang) 村教師地位待遇,形成“學校越邊遠、條件越艱苦、從(cong) 教時間越長、教師待遇越高”的格局。加強鄉(xiang) 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體(ti) 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解決(jue) 教師隊伍住房困難問題。


  以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為(wei) 抓手,進一步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以“應用為(wei) 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為(wei) 總要求,堅定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教師數字化學習(xi) 平台建設,依托國家級教師培訓項目開發、遴選優(you) 質資源,服務廣大教師。大力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治理,推動師範生、教師、教師資格等管理係統互聯互通,支持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推動相關(guan) 管理係統深入應用,為(wei) 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信息化決(jue) 策和便捷化服務支撐。加強信息係統安全防護,確保教師信息安全。深入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you) 化、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教育精準幫扶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挖掘和發揮教師在人工智能與(yu) 教育融合中的作用,以新技術為(wei) 教師賦能、為(wei) 教師減負。


  加強實施保障,切實實施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


  加強體(ti) 係建設。通過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師範教育基地。通過建立標準、項目拉動、轉型改製等舉(ju) 措,推動各地構建完善省域內(nei) 教師發展機構體(ti) 係,構建師範院校為(wei) 主體(ti) 、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yu) 、教師發展機構為(wei) 紐帶、優(you) 質中小學為(wei) 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ti) 係。


  開展試點改革。鼓勵支持地方政府統籌,相關(guan) 部門密切配合,高校、教師發展機構、中小學等協同,開展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大力推進師範生培養(yang) 、教育教學、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教師人事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打通教師培養(yang) 、使用、管理、發展體(ti) 係,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深化評價(jia) 改革。改進師範院校評價(jia) ,把辦好師範教育作為(wei) 第一職責,將培養(yang) 合格教師作為(wei) 主要考核指標。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zhuan) 業(ye) 認證,引領師範專(zhuan) 業(ye) 特色發展、追求卓越。探索建立符合教師教育規律的師範類“雙一流”建設評價(jia) 機製,發揮評價(jia) 指揮棒作用,推動人才培養(yang) 質量持續提升。


  加強協同合作。實施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以組團形式重點幫扶欠發達地區薄弱師範院校,整體(ti) 提升教師教育水平。通過師範院校協同支持,建強一批縣級教師發展機構,以高校優(you) 質資源支持教師職後發展,以教師職後發展所需“反哺”改進職前教師培養(yang) ,全鏈條支持服務高質量師範人才培養(yang) 和終身發展。


  每個(ge) 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基礎教育教師的陪伴。關(guan) 心和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就是關(guan) 心孩子的成長,就是托起家庭的希望。我們(men) 要高質量落實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不斷優(you) 化廣大教師安心從(cong) 教、熱心從(cong) 教、舒心從(cong) 教、靜心從(cong) 教的環境,增強他們(men) 的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讓他們(men) 能夠遵循青少年成長特點和規律,紮實做好基礎教育的文章,為(wei) 黨(dang) 和國家源源不斷培養(yang) 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