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隨著洛陽市西工區新遠方培訓學校線上支付渠道試驗成功,洛陽市西工區9家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實現“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yu) 服務綜合平台”線上選課、購課、消課、退費全流程交易。這意味著西工區在洛陽市率先完成通過監管平台實施線上繳費的業(ye) 務,交易資金可以通過銀行實現準確、實時的監管和劃付,這一舉(ju) 措也標誌著洛陽市西工區為(wei) 參加校外培訓的學生這一消費群體(ti) 和校外培訓機構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資金監管服務打通了最後一公裏。
“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以來,西工區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多項有力措施,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加強領導擔責任,部門聯動成合力
西工區高度重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區委常委會(hui) 專(zhuan) 題聽取匯報,明確由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並調整了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shu) 記親(qin) 自任組長,使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成為(wei) “一把手工程”。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校外培訓服務行為(wei) 的通知》《關(guan) 於(yu) 成立西工區“雙減”工作專(zhuan) 門協調機製的通知》《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治理工作方案》《西工區校外培訓整治攻堅年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由教體(ti) 、文旅、科技、市場監管、消防、公安、民政、住建、衛健、大數據、各街道辦事處為(wei) 成員單位的聯席會(hui) 議製度,已召開聯席會(hui) 議7次,建立了日常分部門監管+定期聯合執法的工作機製,形成了辦事處網格巡查發現——上報相應主管部門——多部門聯合查處——辦事處網格巡查跟蹤的工作閉環,保持對違規培訓機構的高壓態勢。區教體(ti) 局牽頭按照辦事處劃分成立9個(ge) 工作組,對轄區內(nei) 無證培訓機構進行關(guan) 停。截止目前共組織聯合檢查7輪,出動2700餘(yu) 人次,關(guan) 停違規機構300餘(yu) 家次。
宣講政策促轉型,加強監管保規範
“雙減”政策出台以來,西工區教體(ti) 局先後8次召開校外培訓機構改革政策宣講會(hui) ,就國家教育改革及培訓機構改革方向做政策宣講解讀,並要求參會(hui) 機構提前謀劃轉型發展思路及方案,使國家關(guan) 於(yu) 培訓機構整治的要求逐步深入人心,有效降低了機構的抵觸情緒。組織西工區校外培訓機構校長論壇活動,新東(dong) 方、美林藝術、河洛古箏等3家機構就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發展介紹了先進經驗。開展一對一政策解讀勸導32家次,進一步引導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或注銷。截止目前,共有18家機構轉辦非學科類培訓,27家機構申請注銷停辦。
對申請繼續辦學的機構,西工區教體(ti) 局一是按照《洛陽市教育局關(guan) 於(yu) 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的通知》要求,督促培訓機構及時足額繳存風險保證金及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yu) 服務綜合平台預收費監管,進行風險管控。對於(yu) 未按時足額繳存監管資金和完成監管平台操作的機構,列入異常名單,提醒學生家長不再交費續課。二是組織消防、公安、市場監管、民政、衛健等部門,對機構進行“過篩子”式的嚴(yan) 格檢查,確保現存機構完全符合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行為(wei) 規範。
排查分析做預判,“排雷滅煙”防風險
隨著“雙減”工作的不斷深入,部分機構出現退費困難、非正常停業(ye) 等情況。西工區一是通過日常排查、投訴、調研等方式,分析各機構存在的風險,形成機構風險預判。對存在重大辦學風險的校外培訓機構,密切注意此類機構各種動態,分析發展態勢,建立“一校一案”;二是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告家長書(shu) 、家校溝通等途徑及形式,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無證培訓、非法廣告宣傳(chuan) 、誘導交費等風險點進行提示,重點提醒學生和家長要提高自我保護和風險責任意識,全麵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每次繳費不得超過3個(ge) 月,避免學費大額投入給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三是堅持“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信息公開、輿論引導”的原則,對出現的突發情況相關(guan) 輿情預警線索或涉穩風險,根據《西工區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風險應急處置工作方案》,及時啟動應急處置程序,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共處,通過與(yu) 政法、公安、法院等部門聯動處置,約談不法機構,控製關(guan) 鍵人員,穩定家長情緒,協調消課退費,引導訴訟維權,確保社會(hui) 大局和諧穩定。“雙減”以來,妥善處置了昂立、睿展、樸新、優(you) 勝、愛貝、燕子科技等多家機構的“暴雷冒煙”事件。
明確目標、精準舉(ju) 措、嚴(yan) 格執行,西工區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原有證照齊全學科類機構39餘(yu) 家,無證機構40餘(yu) 家。自“雙減”工作開展以來,證照齊全學科類機構由39家壓減到9家,壓減率77%。9家已全部完成“營轉非”變更工作,完成率達100%,並接受資金監管,監管資金350餘(yu) 萬(wan) 。非學科培訓機構中,前期有證16家,錄入全國培訓機構監管平台9家,資金監管60萬(wan) 。西工始終堅持無證機構堅持動態清零,為(wei) 760餘(yu) 名學生家長挽回經濟損失250餘(yu) 萬(wan) 元;學科類培訓市場進一步規範,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製,全社會(hui) 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下一步,西工區將繼續擴大社會(hui) 監督,加大查處力度,推行網格化管理,讓雙減政策校外部分更加規範發展,為(wei)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西工力量。
(河南省教育融媒體(ti) 采編中心 通訊員 秦禕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