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始建於(yu) 2005年,在“立德、立誌、立身、立行”校訓指引下,外樹形象,內(nei) 強素質,基礎與(yu) 特色並舉(ju) ,教學與(yu) 德育共進,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2017年,在金水區教育局集團化辦學思路的引導下,金水區天明路小學以“緊密型”模式加入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邁入新的發展裏程。兩(liang) 校區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經過六年的集團化辦學實踐,形成“兩(liang) 翼齊飛”之勢,創出“活力文綠”品牌,盤活了金水區西北部的教育資源,助力區域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2022年暑期,為(wei) 持續優(you) 化兩(liang) 校區師資配置,發揮名師的引領帶動作用,全麵提升兩(liang) 校區教育教學質量,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在學習(xi) 金水區教師輪崗交流工作機製和總結往年兩(liang) 校區輪崗交流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師輪崗交流方案》,充分尊重教師意願,合理進行統籌安排,持續深入開展教師“雙向輪崗交流”。本校區優(you) 秀教師及業(ye) 務領導輪崗交流到南校區從(cong) 事教育教學工作,將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優(you) 秀的教學經驗輸送到南校,實現兩(liang) 校區資源共享;同時,南校區的優(you) 秀青年教師到本校區跟崗學習(xi) ,使優(you) 質師資的交流落到實處,真正實現教師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今年暑期,本校區輪崗交流到南校區共計10人,包括中層領導2人,教師8人,其中鄭州市優(you) 秀教師1人,鄭州市骨幹教師1人,鄭州市文明教師1人,金水區骨幹教師5人。
在大力優(you) 化師資配置、全麵提升兩(liang) 校區教育教學水平的改革中,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教師雙向輪崗交流工作日漸定型、持續完善。自2019年至今,兩(liang) 校區參與(yu) 輪崗交流的人數近50人次。其中,核心校輪崗交流到南校區共計30人,包括副校級領導1人,中層領導4人,一線教師25人;南校區向核心校輸送了20位基本功紮實、肯鑽研、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進行跟崗學習(xi) ,實現了兩(liang) 校區教師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
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不僅(jin) 重視人員間的輪崗流動,更重視教學資源的優(you) 勢互補,在深度互動中推動兩(liang) 校區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學校根據教師的年齡、教齡、職稱和特長等,製定“青雅”教師發展規劃,明確教師發展目標,堅持“培育為(wei) 主、引進為(wei) 輔、優(you) 化組合”的師資隊伍培養(yang) 策略,形成教師培訓“三大工程”,即青年教師達標工程、骨幹教師培育工程、特色教師養(yang) 成工程;構建“導師+團隊”的教師學習(xi) 共同體(ti) ,成立12個(ge) 教師發展社團,為(wei) 集團打造智慧型、專(zhuan) 業(ye) 化的教師團隊匯聚源泉;建立校區共學共研機製,兩(liang) 校區設置學科教研中心,由校長直接領導,通過學科“大教研組”的教研形態,為(wei) 教師的成長引路子、搭台子、送梯子,引導教師參與(yu) 學校規劃的“自上而下”小課題研究,助力教師從(cong) 優(you) 秀走向卓越,實現資源共享、科研聯動、互促共生。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六年的集團化辦學實踐,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積極創新辦學發展模式、育人方式和運行機製,努力尋求實現特色發展的路徑,做到了成員校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辦學水平趨於(yu) 均衡,各項工作協調統一,校際差距明顯縮小,形成了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發展局麵,收獲了各級各類榮譽和轄區群眾(zhong) 的口碑。在集團化辦學的實踐道路上,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教育集團將繼續砥礪奮進,營造公平優(you) 質、持續發展的綠色育人生態,服務周邊群眾(zhong) ,推動區域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