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碩果飄香。經過春的播種,夏的培育,鄭州市金水區文源小學“小水滴趣味農(nong) 場”的花生在這個(ge) 豐(feng) 收的季節成熟了。可愛的孩子們(men) 在勞動導師張紅彥和李冉的帶領下,走進田地裏來收花生。不少成長在城市中的孩子們(men) 都是頭一次體(ti) 驗拔花生,他們(men) 稚嫩的臉上寫(xie) 滿了好奇與(yu) 興(xing) 奮。
兩(liang) 位勞動導師首先向同學們(men) 介紹如何拔花生,並親(qin) 自為(wei) 同學們(men) 做示範。在導師的指導下,孩子們(men) 也開始親(qin) 自體(ti) 驗,隻見他們(men) 手握花生秧,輕輕的把花生拔出地麵,抖去上麵帶出來的泥土,看到自己親(qin) 自拔出來的花生,心裏樂(le) 開了花。同學們(men) 把拔出來的花生一顆一顆的摘下來,放在袋子裏,他們(men) 一邊摘花生一邊比較誰摘的花生最大,在勞動中,孩子們(men) 體(ti) 驗著豐(feng) 收的樂(le) 趣與(yu) 勞動的艱辛。
“通過拔花生這樣的勞動課程,我體(ti) 會(hui) 到了農(nong) 民伯伯的辛苦,也知道了不能浪費糧食,要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雖然勞動很辛苦,但是我們(men) 都體(ti) 會(hui) 到了豐(feng) 收的樂(le) 趣,花生是埋在土地裏的,默默無聞。”王驍梵同學說。
“我通過學校種花生的勞動課程,知道了花生是怎麽(me) 種的,以及是如何生長的,知道了花生的生長過程,我們(men) 吃花生很簡單,但是花生從(cong) 種子到豐(feng) 收,過程很漫長,在花生的生長過程中要給它們(men) 拔草,澆水,真是太不容易了。”申澤豪同學說。
同學們(men) 不僅(jin) 把自己的勞動果實分享給校長和老師們(men) ,還在周一的升旗儀(yi) 式上,把勞動果實作為(wei) 獎品,發給一年給的小幫廚,讓勞動精神得以傳(chuan) 承。與(yu) 此同時,孩子們(men) 還把勞動果實帶回家,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花生仁製作成了可口的美食,花生殼也不能浪費,孩子們(men) 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花生殼製作了精美的手工藝品。
這次的收花生活動,讓孩子們(men) 在勞動過程中與(yu) 大自然零距離接觸。一株株花生破土而出,除了讓他們(men) 體(ti) 會(hui) 到了豐(feng) 收的喜悅,也讓他們(men) 掌握了必備的勞動技能,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
勞動不應該隻存在於(yu) 課本當中,更應該深入到生活裏去。金水區文源小學依托“小水滴趣味農(nong) 場”,紮實地進行勞動課程,真正做到了讓教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勞動中領悟勞動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培養(yang) 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形成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今後,學校將繼續利用“小水滴趣味農(nong) 場”,更新完善勞動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勞動教育,讓勞動之花在每一位學生的心田綻放,讓勞動之果綴滿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