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會(hui) 召開擘畫藍圖,精神薪火傳(chuan) 承不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安陽市教育係統以多種形式紮實開展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活動。在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來到紅旗渠和殷墟進行考察,安陽市師生更是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我們(men) 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把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安陽的重要講話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把紅旗渠精神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育人實踐,培育更多合格的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安陽市教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黃豔近日在全市教育係統第四次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安陽重要講話精神專(zhuan) 題會(hui) 議上進行工作部署,提出要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當作教育奮進路上的新動力、新方向,腳踏實地、全心全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豐(feng) 富學習(xi) 形式,深刻領會(hui) 實質內(nei) 涵
實時跟進學。安陽市教育局組織教育係統教職工利用收看電視新聞、閱覽黨(dang) 政媒體(ti) 平台、讀報紙等渠道,實時跟進學習(xi) ,領會(hui) 報告和講話精神要義(yi) ;各級教育局、學校黨(dang) 委(黨(dang) 組)帶頭學,通過議題會(hui) 上學、中心組專(zhuan) 題學等形式生動學,夯實理論學習(xi) 基礎。
深入研討學。安陽市教育局組織各級教育局、各類學校黨(dang) 委(黨(dang) 組)開展體(ti) 係式、全覆蓋式學習(xi) ,通過“三會(hui) 一課”、座談會(hui) 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融合式討論,學思結合,形成濃厚的解讀研討氛圍。
結合實際學。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同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深刻領會(hui) “要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抓好後繼有人這個(ge) 根本大計”“要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好,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等重要實質內(nei) 涵,創新工作舉(ju) 措,融入工作實踐。
創新平台載體(ti) ,築牢紅色宣傳(chuan) 陣地
安陽市教育係統創新宣傳(chuan) 形式和宣傳(chuan) 載體(ti) ,家校社協同織好宣傳(chuan) 網。組織教育係統幹部、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等代表從(cong) 不同視角撰寫(xie) 多種類型的學習(xi) 體(ti) 會(hui) 文章,通過市級融媒體(ti) 、政務報刊、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宣傳(chuan) 平台刊發;把校園作為(wei) 宣傳(chuan) 主陣地,開展“師生熱議黨(dang) 的二十大”“講好紅旗渠故事”等豐(feng) 富多彩的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充分利用《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教育時報》、kaiyun体育登入口等媒體(ti) 平台,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立體(ti) 式的宣傳(chuan) 報道,深入宣傳(chuan) 教育係統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ti) 舉(ju) 措和學習(xi) 成效。
融入工作實踐,全麵提升教育質量
安陽市教育係統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實質內(nei) 涵融入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中,融入思政課堂和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師生合唱、朗誦、書(shu) 法等多種教育活動,創新開設特色課後服務、科技活動、勞動教育、多彩社團活動等,使“雙減”政策落地有聲,素質教育百花齊放。
2022年12月1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安陽市教育局、安陽師範學院承辦的“渠水奔流,精神永在”主題大中小學思政課線上直播,全省80.3萬(wan) 師生共同學習(xi) ,在線觀看人次150.1萬(wan) ,點讚量5609.8萬(wan) ,引起熱烈反響。
安陽市教育係統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新動力,不斷創新教育舉(ju) 措,豐(feng) 富校園文化生活,如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的朗誦會(hui) 、安陽市第六中學的書(shu) 法大賽、安陽市自由路小學的科技節、安陽高新區銀杏小學南校的勞動教育常態化育人課程、林州市第三幼兒(er) 園的剪紙活動、林州市世紀學校小學部的主題黑板報、林州市西街學校的係列版畫等,都是在創新中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men) 將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與(yu) 時代共振同頻,加快推進安陽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進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wei) 加快實現區域性中心強市貢獻力量。”黃豔說。
(教育時報通訊員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