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發布時間:2023年01月11日16:49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礦業(ye) 大學碩士畢業(ye) 生趙彬宇登上列車,前往內(nei) 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礦就業(ye) ,立誌為(wei) 高寒地區綠色礦山建設貢獻力量;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的實訓室裏,新能源汽車技術專(zhuan) 業(ye) 學生李新海正在研究汽車構造。還沒畢業(ye) ,他就已被企業(ye) 提前“鎖定”;


  …………


  一批批學子走進校園,接受高等教育;一批又一批大學畢業(ye) 生走出校園,投身火熱的生產(chan) 生活一線。記者從(cong) 教育部獲悉: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yi) ,比10年前大幅增長,每10萬(wan) 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wei) 15467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穩步提高。


  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1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與(yu) 時代同行,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ti) 製、保障機製等方麵不斷創新,為(wei) 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ti) 係。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ti) 係,在學總人數超過4430萬(wan) 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cong) 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實現了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其中,普通本科學校校均規模16366人,本科層次職業(ye) 學校校均規模18403人,高職(專(zhuan) 科)學校校均規模9470人。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9年達到51.6%,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並且普及化水平持續提高。


  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238所(含獨立學院164所),本科層次職業(ye) 學校32所,高職(專(zhuan) 科)學校1486所,成人高等學校256所。另有培養(yang) 研究生的科研機構233所。


  ——我國高等教育整體(ti) 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高校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始了內(nei) 涵式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課程結構等得到進一步的調整與(yu) 優(you) 化,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與(yu) 人才培養(yang) 質量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整體(ti)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通過“雙一流”建設計劃,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整體(ti) 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同時,高等教育培養(yang) 質量也不斷提升。10年來,以一流專(zhuan) 業(ye) 和一流課程建設“雙萬(wan) 計劃”為(wei) 牽引,共認定11761個(ge) 國家級、11439個(ge) 省級一流專(zhuan) 業(ye) 建設點,遴選認定首批5116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全麵啟動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在77所高校布局建設288個(ge) 學生培養(yang) 基地,探索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中國範式”,累計吸引1萬(wan) 餘(yu) 名優(you) 秀學生投身基礎學科,形成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梯隊網絡”。


  形成了慕課與(yu) 在線教育發展的中國範式。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5.25萬(wan) 門,注冊(ce) 用戶達3.7億(yi) ,已有超過3.3億(yi) 人次在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世界第一。


  ——我國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


  據介紹,近10年來,全國高校共增設1.7萬(wan) 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ang)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適應度匹配度。目前,本科專(zhuan) 業(ye) 達771種、6.2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布點。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增設了儲(chu) 能科學與(yu) 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種科學等新專(zhuan) 業(ye) ;服務民生建設急需,新增老年學、養(yang) 老服務管理等新專(zhuan) 業(ye) ,並擴大了預防醫學、護理學、家政學等專(zhuan) 業(ye) 布點規模。加快培養(yang) 急需緊缺人才,不斷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新工科、新農(nong) 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持續深化,人才培養(yang) 組織模式持續創新,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等加快建設。創新創業(ye) 教育領跑世界。成功舉(ju) 辦7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累計吸引五大洲1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533萬(wan) 名大學生參賽,大賽累計直接創造就業(ye) 崗位數75萬(wan) 個(ge) ,間接提供就業(ye) 崗位516萬(wan) 個(ge) 。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大起來、實力強起來,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


作者:記者 金正波 二審:時高璽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