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提高學生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厚植民族文化情感,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積極搭建經典教育活動平台,參與(yu) 多省市合作的兒(er) 童品讀經典實驗學校共同體(ti) 組織,以經典鑄魂,協作拓展校園閱讀文化育人實踐活動——誦唐詩,繪古風。
活動流程為(wei) 唐詩朗誦—唐詩解讀—繪畫創作。通過階段性、分主題地誦讀、欣賞唐詩,以及繪製唐詩意境圖三個(ge) 環節,學生在跨學科融合中感受唐詩的韻律美,理解唐詩的深刻內(nei) 涵。學生首先選擇設定的唐詩,感知其情感、意境,進行配樂(le) 朗誦,發現、感受唐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激發文化認同感。隨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所選的唐詩進行深入解讀,理解其含義(yi) 和背景,開闊文化視野,積澱文化底蘊。最後,學生在理解唐詩的基礎上,嚐試進行配圖創作,初步創造美,獲取審美體(ti) 驗,涵養(yang) 高雅情趣。
鄭州市二七區隴西小學還積極與(yu) 南京市兒(er) 童品讀經典實驗學校共同體(ti) 組織各校進行主題活動聯動,組織學生參與(yu) 唐詩經典相關(guan) 詩篇的著書(shu) 出版活動。2023年6月,《兒(er) 童品讀經典·唐詩卷》在南京正式首發,隴西學子趙元溪誦讀的音頻作品《觀獵》《哥舒歌》《錦瑟》入錄第2卷(050、102)、第3卷(098),謝廖生、周淩嵐分別創作的繪圖作品《竹裏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分別入編第2卷(118)、第3卷(168)。2024年1月,三名學生正式收到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及入編證書(shu) 。
活動是最好的體(ti) 驗,在活動中體(ti) 驗,在體(ti) 驗中收獲。曆時3年的誦唐詩、繪古風實踐活動,不僅(jin) 給隴西學子搭建起深入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平台,也激發了學生的文化創作熱情,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ang) 和審美意識,生發了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後續,隴西小學將會(hui) 繼續深入推進書(shu) 香校園經典閱讀活動,讓更多孩子走進經典的殿堂,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