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讓每一個(ge) 孩子特別是農(nong) 村孩子都享受有尊嚴(yan) 、有質量的教育,2023年9月,濮陽市實驗小學啟動了“一對一”精準幫扶內(nei) 黃縣中召鄉(xiang) 第二小學和林州市河順鎮河順學校項目。在幫扶過程中,學校反複研討幫扶過程中的具體(ti) 任務,最終梳理形成了“143”精準幫扶項目新樣態。其中,“1”為(wei) 項目的主題,即研究型備課;“4”是四條推進路徑,即送教到校、名校跟崗、聯合教研和雙坊研修;“3”是三個(ge) 發展目標,即校長發展領導力、教導主任校本教研設計與(yu) 組織實施能力和骨幹教師教育教學與(yu) 教研引領能力。
組建隊伍,建章立製。學校成立國培項目領導小組,河南省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國家萬(wan) 人計劃教學名師、校長徐相瑞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同時,充分發揮和利用學校最優(you) 師資資源組建指導團隊、管理團隊、課程團隊、服務團隊和技術團隊五個(ge) 保障團隊,全力做好國培項目的統籌、實施和管理。為(wei) 提升項目管理實效,學校還製定了教學管理、學員管理、經費管理、安全管理、班級管理、學員評價(jia) 等各項管理製度。
把脈問診,精準定位。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學員的成長期望和教學困惑,學校指導團隊深入兩(liang) 所學校進行前期調研。針對被幫扶學校規模較小、師資力量較薄弱等問題,學校確立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為(wei) 幫扶工作的核心目標。同時,提升能力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組織實施好以校為(wei) 本的校本研修,而備課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方向,是教學環節中質量控製的基點,更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關(guan) 鍵能力。因此,學校將研究型備課定為(wei) 幫扶項目的研修主題,以備課研究改變學校的崗位設置和教學管理,引領老師們(men) 在集體(ti) 備課的過程中進入教研、感受教研、向往教研。
在幫扶過程中,學校通過四條路徑促進被幫扶學校同研共長。一是送教到校,通過問卷、座談和課堂觀察發現對被幫扶學校進行問題診斷;示範學校的“雙學”智趣課堂,引領參訓教師明確課堂主體(ti) ;舉(ju) 辦微講座,從(cong) 課標解讀、教材分析、備課路徑、教學反思與(yu) 教育寫(xie) 作等多個(ge) 維度為(wei) 教師提供專(zhuan) 業(ye) 引領;關(guan) 注被幫扶學校的成果產(chan) 出、匯集、評價(jia) 與(yu) 轉化。
二是名校跟崗,讓研修學員走進學校,觀摩教學教研活動,全方位感受學校的校園文化、課堂風采、特色活動和教研機製。同時,學校的異步授課、公開教學周、雙學智趣課堂、教育戲劇和融慧教育論壇全麵向研修學員開放。將被幫扶學校的教師納入學校融合培育係統,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地跟著導師學教學、學教研、學管理。
三是聯合教研,學校圍繞教學評一致的研究型備課展開聯合教研活動,探索出了“個(ge) 人初備—小組複備—集體(ti) 研備—反思優(you) 備”的備課思路,引領被幫扶學校教師精準研製學習(xi) 目標,科學設計學習(xi) 活動,及時跟進學習(xi) 評價(jia) 。
四是雙坊研修,第一個(ge) 工作坊由幫扶學校導師任坊主,是在研修期間手把手地帶領被幫扶學校教師進入成長共同體(ti) 、進入教學現場、進入班級生活、進入校本教研。第二個(ge) 工作坊由被幫扶學校的骨幹教師任坊主,在研修後期根據學校或區域建立的校本研修機製組織相關(guan) 教學教研活動,完成接續進行的60個(ge) 學時的網絡研修任務。
通過“143”精準幫扶項目新樣態,濮陽市實驗小學找到了“一對一”精準幫扶培訓的具體(ti) 方式,有力促進了“三力”發展,對“一對一”精準幫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入落實“143”精準幫扶項目新樣態,讓更多的學校參與(yu) 到“一對一”精準幫扶項目中,凝聚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力量,讓越來越多的老師以更加專(zhuan) 業(ye) 的行動,堅守鄉(xiang) 村教育的初心,保衛孩子們(men) 童年。
(來源:河南省教育融媒體(ti) 采編中心記者 姚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