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在這個(ge) 重要年份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承載著特殊的曆史使命和社會(hui) 期待。
今年,來自河南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又將發揮怎樣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聚焦國計民生,傳(chuan) 遞高校聲音,一起來看!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 李成偉(wei)
如何讓“大國糧倉(cang) ”裝滿“創新密碼”,扛穩糧食安全這個(ge) 重任?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糧油專(zhuan) 家李成偉(wei) 帶來了“加快在河南建設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議。
小麥是最重要的口糧作物,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小麥生產(chan) 大國,常年麥播麵積穩定在3.4億(yi) 畝(mu) 以上,河南是全國第一小麥生產(chan) 大省,常年麥播麵積和產(chan) 量均居全國首位,在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李成偉(wei) 認為(wei) ,在河南建設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對於(yu) 滿足小麥產(chan) 業(ye) 創新重大需求、加快實現小麥產(chan)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有著戰略價(jia) 值,對於(yu)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有著強力支撐,對於(yu) 推進我國小麥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率先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有著重大意義(yi) 。
“目前,類似河南這樣的農(nong) 業(ye) 大省、糧食大省,還沒有國字號科研機構、高校作為(wei) 技術支撐和依托,難以承擔全國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任務。”為(wei) 此,李成偉(wei) 還建議,國家支持基礎、關(guan) 鍵領域國字號科研機構與(yu) 中西部特色高校兩(liang) 步走融合發展,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推進的科教融匯綜合體(ti) ,進而轉型升級為(wei) 新型研究型大學,並在此基礎上布局更多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高端平台,提升其引領中西部基礎、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要始終堅持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優(you) 先發展戰略,大力強化政府支持力度。”李成偉(wei) 認為(wei) ,在加快自主創新,全力打贏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前提下,還要進一步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推廣體(ti) 係,打通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最後一百米,讓最新的農(nong) 業(ye) 成果第一時間轉化落地。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 司富春
去年以來,藥膳餐飲養(yang) 生新方式在社交媒體(ti) 火出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視健康養(yang) 生。“中醫藥在健康消費中大有可為(wei)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司富春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促進健康消費,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生動力。
今年,司富春重點圍繞中醫藥、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等領域準備了30多件建議,包括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促進健康新消費、加快推進藥食同源產(chan) 業(ye) 發展等。
關(guan) 於(yu) 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司富春建議,一是加快建立完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ti) 係。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加強中醫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科技創新平台的培育和建設;充分發揮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活力,開展科技攻關(guan) 。形成責權利一致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專(zhuan) 家谘詢作用,提升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導性,做好政策宣傳(chuan) 解讀和引導工作,激發中醫藥事業(ye) 創新發展活力。
二是用現代科技促進中醫藥精華傳(chuan) 承,激活中醫藥更多價(jia) 值。建立中醫經典傳(chuan) 承研究基地,應用大數據、雲(yun) 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現代科技,加強中醫藥古籍整理挖掘與(yu) 綜合利用、中醫藥經典kaiyun体育官方网页與(yu) 現代詮釋、中醫經方學術研究與(yu) 應用。
三是用現代科技研發針對中國人基因和體(ti) 質的創新中醫方藥。積極推動多學科交叉創新,研發生產(chan) 適合中國人的“中國藥”。此外,還要因地製宜,研發針對不同地區人群體(ti) 質的中藥產(chan) 品和大健康產(chan) 品。借鑒日韓漢方中藥精細化、標準化、規範化研製經驗和技術,研製具有整體(ti) 調理和個(ge) 性化精準治療優(you) 勢的精製中藥、便攜中藥,以及口感好、顏值高的時尚中藥等。
另外,建議用現代科技促進中醫藥適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加強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等。
今年兩(liang) 會(hui) ,司富春還關(guan) 注到了健康新消費領域。
最近,藥膳餐飲在鄭州、成都等地火出圈,成為(wei) 年輕人養(yang) 生新方式,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逐漸成為(wei) 年輕人熱衷的運動養(yang) 生方式。“中醫藥在健康消費中大有可為(wei) 。”司富春說道,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促進健康消費,是穩增長、擴內(nei) 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也是惠民生、保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生動力。
如何發揮中醫藥優(you) 勢促進健康新消費?司富春建議,首先,科學規劃中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強化協同發展。科學布局中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明確各地資源優(you) 勢和中醫藥健康消費發展方向,打造優(you) 質、高效、精致的大健康特色產(chan) 業(ye) 群。
其次,優(you) 化中醫藥健康消費發展環境,加強培育中醫藥健康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大健康消費相關(guan) 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充分釋放新型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潛力,積極推進實物消費提質升級。
最後,加強中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補齊中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發展短板。鼓勵支持企業(ye) 在中醫藥精深研發加工能力上挖潛力、下功夫,同時研發藥食同源產(chan) 品、特醫食品和藥膳食品,通過科技創新手段,打造高標準、高品質、高水平的大健康產(chan) 品。鼓勵以整合、兼並、重組、合資合作等形式,培育打造一批中醫藥大健康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培育中醫藥健康大品種大品牌,整體(ti) 提升大健康行業(ye) 水平和產(chan) 業(ye) 效能,促進消費提質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
信陽農(nong) 林學院二級教授 郭桂義(yi)
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信陽農(nong) 林學院二級教授郭桂義(yi) 擬提交《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擬建議加大心理健康管理和診療體(ti) 係的協同,將大學生心理谘詢、心理治療有序納入社會(hui) 醫保範疇。
同時,嚴(yan) 厲打擊某些社會(hui) 心理谘詢機構虛假宣傳(chuan) 、欺騙營銷、濫用量表和精神類藥物、高收費等行為(wei) ,堅決(jue) 取締不合格機構。
郭桂義(yi) 認為(wei) ,為(wei)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國家相關(guan) 部門相繼出台的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趨規範化、標準化,但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大學生心理隱患突出、資源整合共享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均衡等。
他擬建議大學按照1:500的比例配備專(zhuan) 兼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並保證其順利開展個(ge) 人體(ti) 驗和心理督導。
全國政協委員
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林學院院長 範國強
“我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農(nong) 村地區調研,了解最新情況,爭(zheng) 取提交高質量的提案。”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林學院院長範國強很忙碌,但這份忙碌也讓他更有“底氣”。
參加工作以來,範國強一直在和農(nong) 業(ye) 、林業(ye) 打交道,連任兩(liang) 屆全國政協委員,他也一直圍繞主責主業(ye) 建諍言、獻良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時,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基於(yu) 此,去年我提交了有關(guan) 提案,建議加強森林食品的開發和利用,得到了國家林草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部委的重視和反饋。”回憶起過去一年的履職,範國強感到收獲滿滿。
今年,他準備了關(guan) 於(yu) 改善農(nong) 村地區林業(ye) 生態建設的提案。“結合去年10月份到內(nei) 蒙古調研,以及在省內(nei) 農(nong) 村地區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與(yu) 當地幹部、村民交談,讓我掌握很多一手資料,能夠更好地建言獻策。”範國強說。
他建議,加強林業(ye) 的種質資源培育和保護工作,因時製宜、因地製宜地選育選用樹種,推動造林綠化,有效提高森林覆蓋率。同時,加強對重點區域的生態監測與(yu) 保護,通過建立監測站點和使用遙感技術等手段,及時掌握生態狀況,發現問題並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複。
“我將繼續立足本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將基層的民意民聲帶上全國兩(liang) 會(hui) ,寫(xie) 好委員作業(ye) 、答好時代答卷,為(wei) 農(nong) 林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範國強說。
全國政協委員
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
“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啟動,通過法治來保障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將有助於(yu) 營造更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激發經營主體(ti) 尤其是民營企業(ye) 的活力和創造力。”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說。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ce) 民營企業(ye) 數量超過5200萬(wan) 戶,民營企業(ye) 在企業(ye) 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2.3%。
“通過立法,可以為(wei) 民營企業(ye) 提供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據和保障,規範市場秩序,保護企業(ye) 合法權益,從(cong) 而為(wei) 民營企業(ye) 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麵取得更為(wei) 顯著的進步,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馬珺說。法治環境的逐步完善,也有助於(yu) 實現資源優(you) 化配置。在國企和民企平等競爭(zheng) 的環境下,資源將根據市場需求和效率原則進行流動和分配,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也有助於(yu) 增強民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當前,民營經濟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ye) 崗位。馬珺認為(wei) ,通過立法可以明確民營經濟的地位和權利,規範政府和企業(ye) 的行為(wei) ,為(wei) 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環境,進而擴大投資和就業(ye) 崗位,實現穩定就業(ye) 。
為(wei) 此,馬珺提出了四個(ge) 方麵建議。
明確產(chan) 權保護。立法應明確保護各類經營主體(ti) 的產(chan) 權,包括知識產(chan) 權、物權等。“有恒產(chan) 者有恒心”,通過立法加大對知識產(chan) 權侵權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提高侵權成本,降低維權成本,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通過強化產(chan) 權保護,可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進行創新和投資的積極性,尤其保護需要長期投入、持續投入的科技研發活動,並促進其產(chan) 業(ye) 化,進而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
明確法律責任和義(yi) 務。法律應明確規定國企和民企在市場經濟中的責任和義(yi) 務,確保它們(men) 在市場準入、產(chan) 權保護、要素使用等方麵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hui) ,對於(yu) 歧視、壓製或限製民企發展的行為(wei) ,應依法予以打擊和製止。同時,對於(yu) 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wei) ,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建立健全糾紛解決(jue) 機製。
優(you) 化市場準入機製。通過立法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幹預,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為(wei) 各類經營主體(ti) 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建立公平競爭(zheng) 審查機製,對涉及市場競爭(zheng) 的政策進行審查,防止政策製定和執行中的不公平現象。
加強規範執法監督。政府部門應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民營企業(ye) 合法權益,依法需要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涉案財物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製性措施的,公安機關(guan) 、檢察院、法院應當明確財產(chan) 權屬,不得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采取強製性措施,減少對其正常生產(chan) 經營的不利影響。各地政府應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評估,確保政策落地生根,為(wei) 民營企業(ye) 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總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麵要通過立法保障民營企業(ye) 獲得公平的市場地位,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避免政策頻繁變動或執行不力導致的不公平現象發生。另一方麵,一些民營企業(ye) 在經營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麵也確實存在短板。因此,在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和製度保障的同時,民營企業(ye) 也亟待加強自身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馬珺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