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青年是創新的重要生力軍(jun)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回信,對他們(men) 予以親(qin) 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在學校廣大幹部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將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回信精神,充分激發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一體(ti) 推進的動力潛能,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貢獻河職智慧和力量。
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厲勵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給予親(qin) 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充分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青年成長和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關(guan) 心關(guan) 懷。此次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是深化創新教育改革的一次生動實踐。新一輪科技革命、產(chan) 業(ye) 變革和創新範式加速演進,知識更新、技術迭代周期大幅縮短,為(wei) 創新創造帶來無限機遇。近年來,學校堅持“科創引領、德厚技高”特色發展模式,聚焦我省“7+28+N”重點產(chan) 業(ye) 鏈,緊緊圍繞“一體(ti) 統籌、兩(liang) 翼齊飛、四輪驅動”的河職“雙創”備賽模式內(nei) 涵,把“雙創”教育貫穿於(yu) 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從(cong) 頂層設計、平台搭建、教育教學等多個(ge) 方麵構建了“雙創”教育體(ti) 係,不斷培養(yang) 學生創新精神、創業(ye) 意識和實踐能力,源源不斷地為(wei) 社會(hui) 輸送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將在全校範圍迅速掀起學習(xi) 貫徹回信精神熱潮,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熱情;強化科教融匯、產(chan) 教融合、國際合作育人,一體(ti)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培養(yang) 更多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貢獻“河職”力量,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長夏新顏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充分體(ti) 現了對青年成長和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對營造創新環境、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動與(yu) 一體(ti) 化發展的殷切期望。創新人才培養(yang) ,是學校人才培養(yang) 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精神,對關(guan) 心青年學子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ye) 氛圍,引導青年學子積極投身科技創新,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學校將提升內(nei) 涵強根基,進一步加強基礎課程建設和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交叉專(zhuan) 業(ye) 建設,落實“四融五階”拔尖創新人才精準培養(yang) 模式;匯聚優(you) 勢求突破,發揮學校專(zhuan) 業(ye) 特色與(yu) 優(you) 勢,前瞻布局我省乃至全國新領域新賽道的需求方向,支撐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踐行使命求傳(chuan) 承,鼓勵青年學子踴躍投身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踏上國際交流合作大舞台,以青春之奮鬥助力我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邁出新步伐。作為(wei) 全國畢業(ye) 生就業(ye) 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創新創業(ye) 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校將繼續以創新大賽為(wei) 抓手,完善河職“創領”模式,為(wei) 兄弟院校提供改革範本。繼續強化自身優(you) 勢,錘煉河職雙創“金方略”,擦亮雙創“金名片”,聚力打造對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突出貢獻的高水平高職院校,以實際行動為(wei) 教育強國、強省戰略目標貢獻河職“金”力量。
副校長任楓軒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已成為(wei) 探索人才培養(yang) 新途徑、培養(yang) 創新創業(ye) 生力軍(jun) 、搭建產(chan) 教融合新平台的重要載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體(ti) 現了總書(shu) 記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青年成長的高度重視,為(wei) 新時代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大賽是全國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國際創新盛會(hui) ,已成為(wei) 推動職業(ye) 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引擎。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jue) 賽上,學校取得優(you) 異成績,實現了入圍現場賽數量和獲獎總數的重大突破。下一步,我們(men) 將認真總結參賽經驗,凝練備賽模式內(nei) 涵,充分發揮大賽平台紐帶作用,促進校內(nei) 外優(you) 質資源互聯互通,推動形成開放學院、開放專(zhuan) 業(ye) 、開放交流的良好氛圍,圍繞高端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端挖掘項目,培養(yang) 更多德才兼備、敢於(yu) 創新的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積極發揮高質量創新創業(ye) 教育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和高質量職業(ye) 教育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為(wei) 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河職”智慧和力量。
科技開發處處長吳德強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回信中勉勵他們(men) 要“用在課堂和實驗室學到的知識解決(jue) 實際問題,在創新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幹”,激勵人心、催人奮進。作為(wei) 科技工作者和服務者,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回信精神,貫徹落實黨(dang) 和國家、我省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戰略部署;要認真整合挖掘學校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培育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建設高層次科技創新平台,產(chan) 出高質量科技成果;要鼓勵引導學生參與(yu) 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和科技創新平台的科學研究活動,在技術服務、新技術應用、技術小發明、技術小革新、作品小創造等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幹,實現人生創新創業(ye) 夢想,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培養(yang) 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
智能製造學院院長王美姣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的回信,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科技創新和青年成長工作的高度重視,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努力方向。智能製造學院師生團隊研發的“智焊小爬蟲”項目在此次大賽中獲得銀獎,參賽選手展現出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體(ti) 現了職業(ye) 院校創新創業(ye) 教育成果,這使我們(men) 更加堅定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思維與(yu) 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真才實幹和操作技能,是職業(ye) 院校學生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智能製造學院將進一步推進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強化生產(chan) 性實訓,讓學生參與(yu) 企業(ye) 真實生產(chan) 項目,培養(yang) 團隊協作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jue) 生產(chan) 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yang) 敢闖會(hui) 創的創新人才,引導學生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努力成長為(wei) 勇於(yu) 擔當、敢拚敢闖、永不服輸、追求卓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chan) 力轉化,為(wei) 科技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創新創業(ye) 教育中心主任張琳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為(wei) 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不僅(jin) 使參賽師生備受鼓舞,更讓每個(ge) 創新創業(ye) 教育工作者倍感責任重大,為(wei) 我們(men) 紮實做好創新創業(ye) 教育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創新創業(ye) 教育中心將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培養(yang) 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wei) 主線,構建一體(ti) 多元分層次的創新創業(ye) 教育育人體(ti) 係,強化名師主導專(zhuan) 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構建集教育、管理、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製度保障,充分發揮國家級創新創業(ye) 教育基地建設單位的作用,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ye) 教育生態,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為(wei) 抓手,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強化專(zhuan) 創融合與(yu) 思創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與(yu) 轉化,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項目“華芯時空”指導教師劉擁軍(jun) 博士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讓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指導教師團隊帶領學生開展創新工作的決(jue) 心和信心。我將繼續以大賽為(wei) 平台,引導學生用在課堂和實驗室學到的知識解決(jue) 實際問題,在創新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幹。我們(men) 教師團隊長期從(cong) 事北鬥設備級接收機的研發工作,以團隊的科研基礎和科研環境為(wei) 支撐,引導學生開展科研和創新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技術和工程開發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開展北鬥模塊級接收機的研發。並通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過程,不斷打磨產(chan) 品,不斷深入行業(ye) ,不斷開拓市場。在技術環節上,教師團隊從(cong) 算法選擇、技術方案評審等方麵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在商業(ye) 環節上,幫助學生團隊對接行業(ye) 資源,引導學生將科研產(chan) 品推向市場。最終學生團隊設計和實現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授時模塊,並逐步開拓市場。大賽也驅動我們(men) 指導教師團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wei) 學生營造良好創新創業(ye) 氛圍。
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項目“舊電芯生”負責人、國際教育學院2022級學生倪賽雨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讓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在梯次利用行業(ye) 裏耕耘的動力,雙碳背景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意義(yi) 重大,團隊創新電芯激活修複技術,為(wei) 市場提供更加環保且高效的解決(jue) 方案。此次比賽,我們(men) 有幸與(yu) 來自全國的優(you) 秀青年學生同場競技,共襄盛舉(ju) ;充分感受到這場獨屬於(yu) 時代青年的創新大賽魅力,感謝學校在資金、場地和資源方麵給予的大力支持,學校產(chan) 創融合、專(zhuan) 創融合的雙創生態,讓我們(men) 技能學子有學頭、有盼頭、更有奔頭。團隊上下一心,在深度參與(yu) 創新創業(ye) 的實踐過程中,不斷鑽研打磨新技術,砥礪前行,挑戰自我。未來,我們(men) 將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再接再厲,持續提升技術水平,貫徹新發展理念,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助推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項目“智焊小爬蟲”負責人、智能製造學院2022級學生田朕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參賽學生代表的回信讓我備受鼓舞。我們(men) 團隊的“智焊小爬蟲”項目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獲得銀獎,這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在油氣管道智能焊接領域繼續實踐與(yu) 創新的信心與(yu) 決(jue) 心。“智焊小爬蟲”是一款野外管道爬行焊接機器人,采用雙段快拆式爬蟲抓握機構,融合工業(ye) 視覺、激光線掃測量等技術,實現對焊接過程的實時監測和精確控製,大幅提升了野外焊接的效率與(yu) 質量。有幸參與(yu) 這場匯聚全世界青年學生的創新大賽,我不僅(jin) 親(qin) 眼見證了各國優(you) 秀大學生的創新成果,還感受到科技蓬勃發展的新生力量,這些經曆帶給我很多新穎的項目靈感。未來,我們(men) 將再接再厲,紮根智能焊接領域,不斷創新迭代,踐行“勇於(yu) 擔當,敢拚敢闖,永不服輸,追求卓越”的河職精神,擦亮“智能焊接看河職”的名片,助力創新成果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