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會(hui) 在山東(dong) 濟南開幕。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山東(dong) 省副省長溫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王曉峰、濟南市政協主席雷傑出席開幕式。鄭州輕工業(ye) 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相關(guan) 負責同誌、非遺研培團隊教師及學員代表受邀參展。
本屆非遺博覽會(hui) 以“保護傳(chuan) 承 守正創新”為(wei) 主題,突出“人民的非遺 文化的瑰寶 ”“融入現代生活 創造美好未來”等理念,主題展以“非遺·非常美”為(wei) 思路,設置“美在生態更生動”“美在匠心更創新”“美在鄉(xiang) 村好光景”“美在交流與(yu) 互鑒”“美在創意與(yu) 共享”等重點板塊,邀請211項非遺代表性項目,100餘(yu) 位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全麵展現我國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20年來非遺保護成果。
文旅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饒權等領導參觀學校展區
河南省文旅廳副廳長萬(wan) 捷等領導參觀學校展區
在非遺博覽會(hui) 主會(hui) 場的“非遺新創意”版塊,展示了鄭州輕工業(ye) 大學非遺首飾、非遺文創、非遺健康三大類研培成果,共計12個(ge) 項目、80餘(yu) 件非遺產(chan) 品。麥稈畫手表、立體(ti) 剪紙燈、麵塑香薰、鈞瓷首飾、大漆葫蘆、洛繡胸針、凸版印刷等得到了文旅部、河南省文旅廳等各級與(yu) 會(hui) 領導的大力肯定。此外,鄭州輕工業(ye) 大學在展會(hui) 現場特別設置了傳(chuan) 承人現場互動、非遺研培AR紀念卡片、研培十年凸版印刷體(ti) 驗等三處互動體(ti) 驗環節,深受群眾(zhong) 喜愛。
“美在創意與(yu) 共享”版塊,鄭州輕工業(ye) 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與(yu) 河南省藝術研究院共建的“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創意和智能設計實驗室”展出了馬街書(shu) 會(hui) AR體(ti) 驗和太極拳體(ti) 感互動項目。其中“馬街書(shu) 會(hui) AR交互體(ti) 驗”項目利用增強現實技術,通過3D建模、空間定位、語音、手勢識別等技術,實現觀眾(zhong) 在AR虛擬環境中進行曲藝欣賞等沉浸式交互體(ti) 驗,力圖打造“永不落幕的馬街書(shu) 會(hui) ”;“太極拳互動體(ti) 驗”項目運用Kinect體(ti) 感設備實現實時動作捕捉與(yu) 反饋,結合深度感應、骨骼追蹤、語音互動等技術,構建了沉浸式的太極拳學習(xi) 平台,使體(ti) 驗者在虛擬環境中享受互動學習(xi) 的樂(le) 趣,增進了公眾(zhong) 對太極拳的認識與(yu) 興(xing) 趣。
研培學員劉玉偉(wei) 現場製作
永不落幕的馬街書(shu) 會(hui)
展覽作品
在非遺博覽會(hui) 分會(hui) 場“趕個(ge) 新國潮”青年創意市集版塊,鄭州輕工業(ye) 大學非遺研究中心聯合研培學員推出的“靠山造物”品牌係列產(chan) 品精彩亮相,布藝香錘、中藥艾灸貼、運增鈞窯杯成為(wei) 最受歡迎的非遺產(chan) 品。
學校自2016年承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以來,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砥礪前行、銳意創新,不斷深化“物用”理念,豐(feng) 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場景表達,推進傳(chuan) 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進傳(chuan) 統工藝;積極探索非遺當隨時代的傳(chuan) 承命題,以“堅持守正創新、擦亮非遺品牌”為(wei) 目標,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傳(chuan) 統工藝產(chan) 品的整體(ti) 品質,激發非遺品牌的內(nei) 生動力,推動非遺品牌煥發新生。
9年間,學校共舉(ju) 辦19期非遺研培班,研培學員876人次,其中普及培訓11期,研修培訓8期,涉及剪紙、木版年畫、泥塑、雕刻、布藝、編織、刺繡、陶瓷等8個(ge) 傳(chuan) 統工藝門類。經過“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yang) ”的係統培訓,學員們(men) 在各自從(cong) 事的非遺項目裏潛心鑽研,匠心獨運,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可喜成就。非遺學員中35位晉升為(wei)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46位升格為(wei) 河南省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8位獲評高級工藝美術師。3位學員工坊獲評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培育和扶持非遺品牌48個(ge) ,並與(yu) 20餘(yu) 家學員非遺工坊建立深度合作機製,共同推動品牌建設和市場開發。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優(you) 勢互補,為(wei) 更多優(you) 秀作品提供展示平台,讓更多人了解到曆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將非遺資源轉變為(wei) 文化、經濟資產(chan) ,助力脫貧攻堅,激發持續的再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