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一景一思政,一草一木都關(guan) 情。初冬時節,漫步在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南校區,林蔭小道平整潔淨、文化長廊綠樹掩映,教學樓、科教樓、圖書(shu) 館錯落有致,一個(ge) 個(ge) 精心設計的文化園,曲檻回廓,亭閣相望,如同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校園之中,成為(wei) 了駐職院師生課餘(yu) 閑暇時間的“打卡地”。
一花一草一樹木,潤物於(yu) 無聲,育人於(yu) 無形。近年來,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充分發揮文化景觀育人功能,著眼和諧自然環境、濃鬱人文環境、職院特色環境,緊緊圍繞傳(chuan) 統文化、紅色根脈、工匠精神等要素,打造成楊靖宇精神文化園、樊粹庭戲曲文化園、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園、工匠精神文化園等主題文化園,營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環境和氛圍,使學生獲得文化的熏習(xi) 、審美的陶冶、情誌的感化、行為(wei) 的養(yang) 成。
傳(chuan) 統文化涵養(yang) 品格
教師教育學院學生劉傲雪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園的“常客”。一把刀,一張紙,不一會(hui) 兒(er) ,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鳥刻紙便呈現在眼前。鍾愛傳(chuan) 統文化的她,經常在園子裏一坐就是很久。
“有時候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會(hui) 來這裏轉一轉、坐一會(hui) 兒(er) ,從(cong) 這些名人故事、書(shu) 畫楹聯中能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 劉傲雪說,在這裏與(yu) 人類文明對話,與(yu) 那些高尚動人的靈魂對話,能夠幫她突破急功近利的短視,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穿行園子,內(nei) 心不由自主地便會(hui) 安靜下來。在錯落有致的植被中,極具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色的諸子百家、二十四節氣、中國傳(chuan) 統節日、剪紙、刺繡、中醫、國畫等標識立牌散布其中,搭配含有現代設計觀念的元素,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了生動展現,師生在寓教於(yu) 樂(le) 中堅定文化自信、陶冶文化情操、提升品格修養(yang) 。
清幽的園子有時也會(hui) 很“熱鬧”。學校的漢服社團、戲曲社團、舞獅社團、國風社團、茶藝社團等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社團也偏愛這裏,知識競賽、國風表演等花樣百出的活動層出不窮,學生浸潤其中,潛移默化。
梨園國粹點亮青春
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曆史記憶與(yu) 民族情感。紅氍毹上的舞袖歌弦,搖曳翻飛的如練水袖,餘(yu) 韻綿長的聲腔戲文,精致典雅的華服嚴(yan) 妝,梆子敲得熱烈,板胡拉得纏綿,現場人山人海,這樣的畫麵是不少70、80、90後的童年記憶。
如何讓傳(chuan) 統戲曲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yu) 活力?推動文化傳(chuan) 承,青年學子是主力軍(jun) ,學校是主陣地。
駐馬店市2019年被評為(wei) “河南省戲曲之鄉(xiang) ”,曆史上曾有20多個(ge) 劇種紮根、成長在駐馬店,很多劇目也取材於(yu) 駐馬店的故事,著名劇作家,被譽為(wei) “現代豫劇之父”的樊粹庭也出自於(yu) 駐馬店,積澱了深厚的戲曲文化底蘊。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作為(wei) 地方高等職業(ye) 院校,既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承的重要載體(ti) ,也是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更是藝術人才培養(yang) 的主陣地。
為(wei) 此,該校在宣傳(chuan) 引導上下功夫。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打造樊粹庭戲曲文化園,作為(wei) 向師生宣傳(chuan) 戲曲文化的“窗口”。整個(ge) 文化園以戲曲文化為(wei) 主線,搭配梨園文化和豫劇臉譜、雕塑特色、樊粹庭個(ge) 人經曆簡介及中國戲曲文化簡介,營造了濃濃的戲曲文化氛圍,成為(wei) 師生了解戲曲文化的好去處。
在人才培養(yang) 上做文章。為(wei) 著力培養(yang) 高水平戲曲人才,打造文化傳(chuan) 承高地,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聘請常派傳(chuan) 人、豫劇大師虎美玲為(wei) 終身教授,創建戲曲專(zhuan) 業(ye) 美玲班,與(yu) 駐馬店市豫劇團開展校企合作,采取“以團帶校、拜師收徒”的戲曲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立了“校團共招、校團共教、校團共演、校團共管”機製。
長廊、雕塑、立牌……漫步在樊粹庭戲曲文化園,駐足回眸間,戲曲素音雅韻盡顯。耳邊不時飄來一陣陣樂(le) 聲,循著樂(le) 聲而去,藝術樓裏音樂(le) 表演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正在上課。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之間,盡顯文化傳(chuan) 承中的青春風采。教室外麵的牆上,懸掛著優(you) 秀畢業(ye) 生簡介,一個(ge) 又一個(ge) 優(you) 秀戲曲傳(chuan) 承人從(cong) 這裏走出,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貢獻駐職力量。
紅色文化塑造心靈
體(ti) 育場裏正在上課的學生揮汗如雨,一旁的楊靖宇精神文化園中,策馬馳騁的將軍(jun) 雕像靜靜佇(zhu) 立。
白山密林浴血奮戰、日偽(wei) 討伐頑強鏖戰、身陷重圍英雄犧牲……走進園子,一個(ge) 個(ge) 生動傳(chuan) 神的紅色故事穿越時光靜靜流淌,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似乎瞬間重現於(yu) 眼前,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激勵駐職青年在新時代奮進爭(zheng) 先。
園子一角的楓樹下,學生劉亞(ya) 鑫正和同學埋頭苦學。“我們(men) 今年大四了,馬上就要開始選擇人生下一個(ge) 階段的方向,不管是選擇專(zhuan) 升本還是工作, 多給自己充充電總沒錯!”
紅色故事展板前,時不時會(hui) 遇到三五成群的學生在此駐足、沉思。學生們(men) 認真聆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感悟革命先輩的精神力量,紛紛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青年。
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深挖紅色資源,以“聽得到、摸得著、看得見”的“敘事方式”,將紅色黨(dang) 史“講得透、聽得懂、用得上”。
“紅色資源是我們(men) 黨(dang) 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讓學校師生緬懷革命先烈的豐(feng) 功偉(wei) 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也是我們(men) 學校育人體(ti) 係中的重要一環。”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蘇新留介紹,該校除了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景觀,打造紅色教育陣地之外,還結合大思政課建設,積極推動紅色故事上舞台,讓紅色文化變得鮮活。
該校原創音樂(le) 思政課《我愛這土地》,用深情嘹亮的歌聲,帶領學子學習(xi) 歌曲背後的黨(dang) 史故事;特殊時間節點舉(ju) 辦繪畫、手工比賽等,以 “美術裏的黨(dang) 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正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凝心鑄魂的強大效能,形成具有駐職特色的紅色文化鑄魂範式。
工匠精神催人奮進
“擇一事終一生” “鑽一行精一行”……一批批傑出工匠、技能大師憑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了一張張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的大國名片,譜寫(xie) 了“中國夢·勞動美”的嶄新篇章。在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學術報告廳一側(ce) 的工匠精神文化園內(nei) ,大國工匠的先進事跡被懸掛於(yu) 顯眼位置,激勵著一代代駐職學子,胸懷“國之大者”, 苦練內(nei) 功、提高本領,矢誌技能報國。
工匠精神文化園對麵的機電工程學院實訓中心,大一學生王逸非正在與(yu) 同伴們(men) 一起緊鑼密鼓地為(wei) 世界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作準備。“大賽中高手如林,參加比賽也是對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一種檢驗,能激勵自己好好規劃好大學生活,不虛度光陰,努力成長為(wei) 一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王逸非說完,就立即加入到與(yu) 同學的討論當中。
培育工匠人才非朝夕之功,但弘揚工匠精神要隻爭(zheng) 朝夕。這一理念在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校園文化景觀打造中得到充分展現。“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本質,在於(yu) 觀其景、品其文、悟其蘊、明其道。” 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蘇新留表示,牆隅之間,潤物細無聲。文化遊園不僅(jin) 僅(jin) 是一處供人休憩的翠綠花園,更是一個(ge) 全方位展示學校教育理念的獨特窗口,一個(ge) 生動鮮活的思政課堂,以及一個(ge) 促進師生聯動的橋梁紐帶。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發揮文化引領和浸潤作用,通過文化建設形塑立德樹人新格局、教師教學新形態、學生成長新場域,將文化育人貫穿人才培養(yang) 各方麵、全過程。
如今,漫步駐馬店職業(ye) 技術學院南北校區,隨處可見的傳(chuan) 統文化、紅色文化、校訓等精神標識恰當融入景觀設計,成為(wei) 啟迪學生思考、激勵前行的力量源泉。在這裏,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精巧構思,每一處風景都講述著學校獨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