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黨(dang) 的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shu) 。”將本土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
濮陽市地處晉冀魯豫交界地帶,是一片革命的熱土,在革命戰爭(zheng) 時期,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在這裏進行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留下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英雄事跡和軍(jun) 民魚水情深的革命故事。濮陽職業(ye) 技術學院師生積極投身傳(chuan) 承本土紅色精神的實踐中,立足課堂主陣地,利用社會(hui) 實踐大課堂,充分運用本土紅色資源的獨特育人價(jia) 值,結合當前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形勢,形成“看、聽、講、行”的本土紅色資源育人方式,重讀紅色經典、重溫紅色記憶、重走紅色足跡,展現新時代青年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精神風貌。
突出“看”字為(wei) 首,抓好重點內(nei) 容。組織師生先後前往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範縣冀魯豫邊區紀念館、鄭板橋紀念館、顏村鋪冀魯豫邊區抗日戰爭(zheng) 革命舊址開展主題黨(dang) 日活動、主題團日活動,讓學生在緬懷英烈的同時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為(wei) 青年學子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讓學生時刻銘記曆史,把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轉化為(wei) 自覺學習(xi) 、增強本領的實際行動,積極爭(zheng) 做時代先鋒。
濮陽職業(ye) 技術學院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yi) 式
學校師生在紅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采訪“五老”典範張介明
突出“講”字為(wei) 範,促進“示範效應”。以濮陽本土革命故事為(wei) 題材,緊扣紅色精神主題,學生通過自己對愛國故事的認知,講述對於(yu) “傳(chuan) 承、熱愛”的理解,重溫革命曆史、英雄人物,感悟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崇高品質,使當代學子更加珍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來之不易,讓學生真正做到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中,做能夠擔當大任的時代青年。
學生在場館講思政課
突出“行”字為(wei) 根,確保轉化落實。組織學生參與(yu) 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把理論學習(xi) 、調查研究、社會(hui) 實踐貫通起來,在誌願服務、禁毒防艾、普法宣傳(chuan) 、鄉(xiang) 村支教等實踐活動中踐行青春夢想,厚植家國情懷,練就強國本領。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誌願服務,用知識和愛心熱情服務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zhong) ,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hui) 的火熱實踐中經受磨煉、砥礪品行,傳(chuan) 遞真善美、傳(chuan) 播正能量。
突出“行”字為(wei) 根,確保轉化落實。組織學生參與(yu) 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把理論學習(xi) 、調查研究、社會(hui) 實踐貫通起來,在誌願服務、禁毒防艾、普法宣傳(chuan) 、鄉(xiang) 村支教等實踐活動中踐行青春夢想,厚植家國情懷,練就強國本領。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誌願服務,用知識和愛心熱情服務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zhong) ,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hui) 的火熱實踐中經受磨煉、砥礪品行,傳(chuan) 遞真善美、傳(chuan) 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