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在學校蹲點教研兩(liang) 年,我看到了他們(men) 的努力,看到老師在他們(men) 的幫助下實現了快速成長。他們(men) 為(wei) 我們(men) 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這是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副校長史康美參加2月13日舉(ju) 行的盧氏縣2024年度述研展示活動後的一段感言。
盧氏縣述研展示活動是“12344”工程一年來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該縣的“12344”工程即踐行“一個(ge) 思路”——“學·融”教學思路,構建活力課堂;強化“兩(liang) 項活動”——海量閱讀和書(shu) 寫(xie) 習(xi) 慣養(yang) 成;抓實“三個(ge) 有效”——有效備課、有效作業(ye) 、有效落實;構建“四化”教研格局——教學研究校本化、學科教研團隊化、團隊教研主題化、研究成果推廣化;開展“四大”活動——大練兵、大研討、大展示、大應用。
踐行“一個(ge) 思路”——抓住課堂變革的牛鼻子
“可以栽3棵”“可以栽5棵”“可以栽4棵”……每個(ge) 學生都興(xing) 奮地喊著,拿著自製的示意圖竭力要說服對方。
這是發生在盧氏縣東(dong) 城學校課堂上的一幕。該校教師王敏在上《植樹問題》展示課前一天告訴學生:“學校後操場北跑道外邊要植樹,跑道全長20米,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實地觀測一下看能栽多少棵樹?”學生4人一組進行了實地測量和規劃後,在課堂上進行了激烈討論。
“我同意你的觀點”“我還有不同見解”……在不同看法的交鋒中,“隻栽一端”問題,“兩(liang) 端都栽”問題,“兩(liang) 端都不栽”問題,都順利解決(jue) 。據教研員統計,全班47名學生參與(yu) 展示49人次——這是以前不敢想的。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為(wei) 了實現以“學習(xi) 為(wei) 中心”“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的目標,盧氏縣提出了“踐行‘學·融’思路,構建活力課堂”的課改路徑,通過“導、驅、展、評、測”5個(ge) 環節,培養(yang) 學生能力,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提升。在學的過程中實現“五育”融合,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構建活力課堂,主要落實一個(ge) “活”字。為(wei) 落實這一思路,盧氏縣教育係統先後開展了“建、培、研、練”4個(ge) 階段的工作。“建”就是把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和思路講清楚;“培”就是通過培訓,讓全縣教師全麵係統地掌握這個(ge) 思路;“研”就是通過新舊教學思路的碰撞,把課堂變革的火燒旺;“練”就是在實踐中練技能、強本領、提素質,集聚活力。
如今,“學生學起來,課堂活起來,‘五育’融合起來”的改革目標一步步達成,全縣教育麵貌悄然發生著變化。2024年,盧氏縣的《踐行“學·融”思路,助推“雙減”增效》被kaiyun体育登入口認定為(wei) “雙減”工作優(you) 秀案例。
抓好多項活動——從(cong) 點點滴滴改變中實現縣域教育的大改變
在盧氏縣,改變學生靠的是海量閱讀和書(shu) 寫(xie) 習(xi) 慣養(yang) 成“兩(liang) 項活動”。
在盧氏縣名著閱讀現場展示大會(hui) 上,盧氏縣東(dong) 城學校六年級學生雷博璨剛走上舞台,便驚豔了與(yu) 會(hui) 師生——一襲青衣,楚楚動人;兩(liang) 彎煙眉,星目含情。她表演的《黛玉心語》,以一段如泣如訴的獨白,把黛玉的內(nei) 心情緒娓娓道來,讓人覺得“她就是黛玉,黛玉就是她”。
在盧氏縣,這樣的大會(hui) 每年都會(hui) 舉(ju) 行一次,目的是檢測學校每日半小時海量閱讀的成果。每次大會(hui) ,前半場為(wei) 實物展示,後半場為(wei) 才藝比賽,競賽成績納入期末考評。與(yu) 此相應的是開展常規性書(shu) 寫(xie) 比賽和書(shu) 寫(xie) 抽測評估,檢驗每日15分鍾練字的成效。截至目前,該縣已開展4次評估,8000餘(yu) 名學生參與(yu) 其中。
在盧氏縣,改變教師靠的是備課、作業(ye) 、落實的“三個(ge) 有效”。
為(wei) 落實“有效備課”,在學科教研員牽頭下,盧氏縣各學校每學期通過優(you) 秀教師備課、學校備課組研磨,生成“一課三有(有教學設計、有課件、有練習(xi) 材料)”資料,寒暑假期間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形成最終教案。“《紀念白求恩》這節課上得順利、有效,我覺得得力於(yu) 精簡了環節、擴大了學生的參與(yu) 度。語文課就要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思考、表達,在實踐中提升能力。今天這節課雖然隻有兩(liang) 個(ge) 環節,但學生學得充分了,效果也就出來了。”作為(wei) 新教師的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張亞(ya) 茜,上完課後感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在“有效作業(ye) ”方麵,盧氏縣強調“整合”“融合”兩(liang) 個(ge) 概念,提出基礎作業(ye) 必做、拔高作業(ye) 選做、實踐作業(ye) 分組做的梯度作業(ye) 要求。寒暑假留的都是實踐作業(ye) ,形式新穎,實踐性強,很受學生、家長歡迎。
在“有效落實”方麵,盧氏縣推動“兩(liang) 增一提”活動。“兩(liang) 增”即增課堂之效、增課外之能,“一提”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全縣以“四課”“四大練兵”活動為(wei) 抓手,引導全體(ti) 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以“三級”閱讀、“三級”社團、課後服務、學科實踐活動為(wei) 抓手,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養(yang) 。
為(wei) 把點點滴滴的改變推向更高層級,盧氏縣把三門峽市教體(ti) 局推出的“四大”活動做得更深入。如突出“大練兵”實效性,2024年下半年開展校內(nei) “大練兵”共計160次,參與(yu) 教師2470人。落實“三全”,突出縣域“大研討”覆蓋麵,參與(yu) 對象突出“全員性”,研討學科突出“全科性”,組織範圍突出“全域性”,真正形成以研促改、以研促教、以研促優(you) 的濃厚氛圍。落實“一課三研”,突出“大展示”的精彩度,通過“確定主題、集體(ti) 首研,課例實踐、二研改課,再度實踐、三研提升”的思路,提升課例品質,打造具有“學·融”特色的好課。
構建“四化”格局——凝聚合力提高教研質量
“幾經修改與(yu) 打磨,終成一課。本著凸顯學生主體(ti) 地位、踐行‘學·融’思路、促進‘兩(liang) 減三增’課堂行為(wei) 落地3個(ge) 方麵進行課程設計,以集體(ti) 研磨與(yu) 專(zhuan) 家引領讓教育智慧在碰撞中得以升華,以‘學·融’思路與(yu) ‘兩(liang) 減三增’衝(chong) 破教學迷障,為(wei) 打造活力課堂導航。” 這是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曆史教師範文豔,在盧氏縣構建“四化”教研格局教學成果展示研討觀摩活動結束時,發給該縣教研員李小鬆的一段話。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是盧氏縣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所寄宿製學校,在2023年秋季被盧氏縣教體(ti) 局確定為(wei) 構建“四化”教研格局基地學校(也稱“教師發展學校”)。範文豔提到的“兩(liang) 減三增”正是盧氏縣教師發展中心教學研究部在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一年多來實踐研究的成果。
構建“四化”教研格局是盧氏縣教體(ti) 局推進“兩(liang) 集中”布局優(you) 化調整後的固本培元、守正創新之舉(ju) ,意在通過探索教研新路徑,堅持“沉下去,浮上來”,用實驗點這個(ge) “小輪子”激活全縣教育發展的動能。據了解,“教學研究校本化、學科教研團隊化、團隊教研主題化、研究成果推廣化”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實現了由“讓我做教研”到“陪你做教研”、由“室內(nei) kaiyun体育官方网页”到“課堂躬耕實踐”、由“教育先富”到“教育共富”的轉變。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盧氏縣“四化”教研格局最終的落腳點在於(yu) 成果的推廣。推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微成果實時推廣。所謂微成果,就是教研過程中細微的改進或者進步。如一份課堂實錄,或者一份新穎試卷等,這種成果難度不大,又易於(yu) 增強教師的信心,久而久之,積少成多,就是一筆可觀的課改素材。二是階段成果現場推廣。階段成果的推廣每半個(ge) 學期進行一次,參會(hui) 教師在推廣會(hui) 上不僅(jin) 可以隨機聽課,還可以看到教研成果的實物展示;不僅(jin) 有成果的介紹說明,更可以質疑問難。三是固定成果培訓推廣。教研員站在專(zhuan) 業(ye) 的高度,把一線教師的實際做法提煉出來,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推廣到全縣。如盧氏縣第一小學的“五級聯動”教研模式、盧氏縣東(dong) 城學校的“三級教研”、盧氏縣實驗中學的“四課”校本教研、盧氏縣城關(guan) 鎮初級中學的單周集體(ti) 備課“五有”和雙周課例研討“六環節”教研模式,經過優(you) 化後在全縣推廣。
“教育是一項永遠沒有休止的宏偉(wei) 工程,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後繼不斷努力奮鬥,‘12344’工程是盧氏縣這一代教育人為(wei) 教育發展做出的階段性貢獻,為(wei) 縣域教育發展起到了築基的作用。”盧氏縣教體(ti) 局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河南省教育融媒體(ti) 采編中心 記者 楊仲勳 通訊員 呂建國 張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