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教育公平的陽光遍灑神州大地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09日09:39 來源:經濟日報

  教育公平是社會(hui) 公平的重要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促進教育公平作為(wei) 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10年來,圍繞教育機會(hui) 、條件、質量和保障公平,黨(dang) 中央出台一係列重大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廣大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教育脫貧攻堅持續推進,義(yi) 務教育階段20多萬(wan) 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輟學實現了動態清零;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讓適齡殘疾兒(er) 童義(yi) 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麵落實,優(you) 質普通高中學校50%以上的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區域內(nei) 初中,“擇校熱”大幅降溫……我國教育正向著實現更高水準的公平邁出堅實步伐。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優(you) 質發展


  人生百年,立於(yu) 幼學。學前教育關(guan) 係億(yi) 萬(wan) 兒(er) 童健康成長,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和諧,關(guan) 係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對學前教育做出全麵係統重要部署。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辦好學前教育”,黨(dang) 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進展”。2018年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是以黨(dang) 中央的名義(yi) 出台的第一份學前教育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的重大政策舉(ju) 措。


  破解“入園難”。10年來,在廣大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國幼兒(er) 園數量達到29.5萬(wan) 所,比2011年增加12.8萬(wan) 所,增長了76.8%,切實滿足了不斷增加的適齡兒(er) 童入園需求。


  破解“入園貴”。10年來,教育部門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wei) 主體(ti) 的辦園體(ti) 係,學前教育資源結構發生了格局性變化。2021年,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全國普惠性幼兒(er) 園達到24.5萬(wan) 所,占幼兒(er) 園總量的83%。


  不僅(jin) 是城市居民,農(nong) 村居民也實現了家門口入園的願望。2021年,農(nong) 村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到90.6%,每個(ge) 鄉(xiang) 鎮基本都有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辦園、小村聯合辦園。城鄉(xiang) 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基本建成。


  10年來,針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也在持續加大。2020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wei) 2532億(yi) 元,比2011年的416億(yi) 元增長了5倍;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從(cong) 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zhuan) 項資金10年累計投入超過1700億(yi) 元,有效拉動了地方財政投入的快速增長,為(wei) 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義(yi) 務教育: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


  義(yi) 務教育是整個(ge) 教育體(ti) 係中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學段。辦好義(yi) 務教育事關(guan) 億(yi) 萬(wan) 少年兒(er) 童健康成長,事關(guan) 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義(yi) 務教育認真踐行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崇高使命,以均衡發展為(wei) 戰略任務,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wei) 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ti) 係,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短短10年間,我國義(yi) 務教育在實現全麵普及的基礎上,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wei) 我國義(yi) 務教育發展史上一個(ge) 新的裏程碑。


  10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先後出台了《關(guan) 於(yu) 統籌推進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係列重要文件,從(cong) 布局規劃、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學校管理、質量評價(jia) 等方麵進一步完善了義(yi) 務教育的政策保障體(ti)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都優(you) 先保障義(yi) 務教育。


  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財政性義(yi) 務教育經費從(cong) 1.17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29萬(wan) 億(yi) 元,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


  在脫貧攻堅的漫漫征程中,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是切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重要砝碼。各地教育部門健全控輟保學聯控聯保長效機製,掛牌督戰重點地區,確保輟學學生能夠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2012年至2021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從(cong) 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義(yi) 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了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了曆史性解決(jue) 。


  為(wei) 切實保障殘疾兒(er) 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國家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適齡殘疾兒(er) 童義(yi) 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202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萬(wan) 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萬(wan) 人,增長142.8%。


  10年來,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城鄉(xiang) 統一、重在農(nong) 村的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已經確立。2012年至2021年,小學生均經費支出從(cong) 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從(cong) 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過多次提標,達到東(dong) 中西部統一的小學650元、初中850元的標準。


  堅持補短板、兜底線,教育部門實施了“全麵改善貧困地區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項目,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yi) 元,帶動地方投入超過1萬(wan) 億(yi) 元。


  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擇校熱”難題,10年來,義(yi) 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得到全麵落實,違規招生行為(wei) 得到全麵規範,“擇校熱”大幅降溫,入學機會(hui) 更加公平。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2021年義(yi) 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mai) 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比例達到90.9%。


  資助體(ti) 係:助力教育公平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經各方共同努力,目前我國已建成中國特色學生資助體(ti) 係,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目前,我國學生資助已形成投入上以政府資助為(wei) 主、學校和社會(hui) 資助為(wei) 輔,方式上以無償(chang) 資助為(wei) 主、有償(chang) 資助為(wei) 輔,對象上以助困為(wei) 主、獎優(you) 為(wei) 輔的資助體(ti) 係,涵蓋28個(ge) 中央政府資助項目,“獎、助、貸、免、勤、補、減”多元政策相結合,年資助1.5億(yi) 人次,年資助金額達2600多億(yi) 元。


  10年來,國家建立了學前教育資助製度。為(wei) 小學生免費配發漢語字典,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新設立了中職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ye) 獎學金,啟動了高校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出台了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辦法、直招士官國家資助政策等。同時,通過對各學段17項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資助政策和資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區傾(qing) 斜、向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向民族地區傾(qing) 斜、向特殊困難群體(ti) 傾(qing) 斜。


  10年來,全國學生資助金額累計超過2萬(wan) 億(yi) 元。其中,財政投入資金累計達1.45萬(wan) 億(yi) 元,占資助資金總額的72%。年資助金額從(cong) 2012年的1322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億(yi) 元。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隨著資金投入力度加大,資助標準也水漲船高,受助學生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義(yi) 務教育階段,兩(liang) 次提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膳食補助標準,從(cong) 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逐步實現從(cong) “吃得飽”向“吃得好”的轉變。高中階段,普通高中、中職國家助學金標準從(cong) 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本專(zhuan) 科生國家助學金標準從(cong) 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國家助學貸款額度從(cong) 每生每年不超過6000元提高到本專(zhuan) 科生12000元、研究生16000元,並相應提高基層就業(ye) 和應征入伍服兵役貸款代償(chang) 標準。


  10年來,國家全麵實行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兩(liang) 免一補”政策。“一補”範圍從(cong) 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擴大到非寄宿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範圍實現原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擴大中職免學費、高職國家勵誌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覆蓋麵,增加本專(zhuan) 科生國家獎學金名額,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資助政策,將預科生和科研院所等各類培養(yang) 單位的研究生、軍(jun) 隊院校招收的無軍(jun) 籍地方全日製學生,全部納入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範圍。


  10年來,累計資助學生近13億(yi) 人次,年資助人次從(cong) 2012年的近1.2億(yi) 增加到2021年的1.5億(yi) ,實現了資助政策“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隨著我國學生資助政策不斷完善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教育公平理念落地生根,教育公平的陽光已灑向每一片土地。


作者:李丹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