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或許沒有人可以想象,數字技術將如何推動14億(yi) 人口大國的教育事業(ye) 騰飛。
今天,一根根密布的網線,上通都市,下連山區,編織出中國教育的廣闊前景。
“我們(men) 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xiang) 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yi) 萬(wan) 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you) 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對我國信息化發展特別是教育信息化作出了全麵部署。黨(dang) 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xie) 進黨(dang) 代會(hui) 報告,標誌著推進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wei) 普遍共識、共同任務。
時代巨浪襲來,我們(men) 勇立潮頭,以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與(yu) 高質量發展,擔當起建設教育強國的曆史使命。
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台基本形成
2015年,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hui) 的賀信中表示,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chan) 、生活、學習(xi) 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
時代大潮中,我們(men) 乘勢而上。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努力,特別是近10年的大力推進,信息化促使教育麵貌煥然一新。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北腹地,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對突出。2018年寧夏獲批建設全國“互聯網+教育”示範省(區)後,全區實現學校200M網絡寬帶接入、數字教學設備、在線互動教室和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寧夏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綜合指數排名從(cong) 2017年的全國第15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6位。
放眼全國,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達100%,比2012年提高了75個(ge) 百分點,99.9%的學校出口帶寬達到100M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ti) 教室。
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國家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2012年,教育部發布首個(ge)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6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7年10月,“辦好網絡教育”被寫(xie) 入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隨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相繼出台……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駛入快車道。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經過教育信息化1.0和2.0的建設,我國數字技術與(yu) 教育經曆了起步、應用、融合、創新4個(ge) 階段,目前正處於(yu) 融合與(yu) 創新並存的時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榮懷表示,如果把教育信息化視為(wei) 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發展的量變過程,那麽(me) 教育數字化轉型將在多年量變積累基礎上實現質變。
作為(wei) “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貫徹國家戰略的應有之義(yi) 。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也將“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列為(wei) 重點任務。教育部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wei) 抓手,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今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聚焦學生學習(xi) 、教師教學、學校治理、賦能社會(hui) 、教育創新等五大核心功能,持續更新迭代6個(ge) 版本,構建起“三平台、一大廳、一專(zhuan) 題、一專(zhuan) 區”的格局,包括中小學、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三大資源平台,提供26項政務服務,上線“學習(xi) 二十大雲(yun) 課堂”“樹人課堂”等6個(ge) 專(zhuan) 題,接入15個(ge) 試點省份智慧教育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匯集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4.4萬(wan) 節、職業(ye) 教育在線精品課6628門、高等教育優(you) 質課程2.7萬(wan) 門,累計共享就業(ye) 崗位1370萬(wan) 個(ge) 。
“我們(men) 把資源數據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務結合起來,為(wei) 學生學習(xi) 、教師教育教學、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撐。”9月9日,懷進鵬在中宣部組織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平台應用情況時說,“到目前為(wei) 止,試點範圍已經覆蓋全國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和服務平台。”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1月底,平台網頁版累計瀏覽量超過50億(yi) 人次,訪客量達到8億(yi) 人。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信息化教學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未來,平台將成為(wei) 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集大成者,將成為(wei) 全麵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托起教育均衡底線
從(cong) 成都市到康定市,開車最快也要3個(ge) 半小時。但從(cong) 成都七中教師提問到康定中學學生回答,一分鍾都用不了。
近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建設“康巴網校”智慧教育雲(yun) 平台,陸續引進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成都市實驗小學和成都市機關(guan) 三幼的優(you) 質教學資源。娃娃們(men) 的夢想被屏幕點亮,隨著網線飛出大山。
當城市與(yu) 鄉(xiang) 村的教室裏都亮起“一塊屏”時,中國教育會(hui) 有怎樣的變化?
近年來,教育部加強統籌部署,“三通兩(liang) 平台”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教育部先後實施兩(liang) 輪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三個(ge) 課堂”應用、“一師一優(you) 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入推進,今年7月至8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暑期教師研修”專(zhuan) 題首次上線便為(wei) 1300餘(yu) 萬(wan) 名教師提供了研修服務,城鄉(xiang) 教育的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
進入新時代,教育要解決(jue) 的問題從(cong) “有學上”轉變為(wei) “上好學”。為(wei) 全國學生提供優(you) 質教育資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nei) 涵。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被教師們(men) 稱作“寶藏”。平台上開設德育、課程教學、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等10個(ge) 板塊、53個(ge) 欄目,覆蓋30個(ge) 版本、446冊(ce) 教材,有效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xi) 、教師教學改進、農(nong) 村優(you) 質資源共享和家校協同育人。
“在家就能看到北京、上海特級教師上的課,真是太棒了!”“不花錢的名師課,真是太香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自3月上線以來,平台瀏覽總量急劇上升,沒有什麽(me) 能比人民群眾(zhong) 的“點讚”更有說服力。
在高等教育階段,同樣續寫(xie) 著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故事。
2018年10月8日9時55分,在華東(dong) 理工大學奉賢校區A教306室,120名學生正在上無機化學課。遠在5000多公裏外的喀什大學,200名大一新生也在學這門課。他們(men) 不僅(jin) 能實時聽到課程內(nei) 容,還能舉(ju) 手發言、參與(yu) 課堂互動。
為(wei) 推動高等教育領域教育公平和整體(ti) 質量提升,教育部高教司發出“慕課西部行”號召。華東(dong) 理工大學先行先試,將優(you) 質教學資源輸送到西部,這門無機化學同步課堂便是國內(nei) 首次試點。
3年來,“慕課西部行”計劃已累計向西部高校提供17.29萬(wan) 門慕課及定製化課程服務,幫助西部地區開展混合式教學327.24萬(wan) 門次,學生參與(yu) 學習(xi) 達3.76億(yi) 人次,西部地區教師參加應用培訓171.4萬(wan) 人次。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在線教學或混合式教學,占西部高校比例達97.3%,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能力顯著提升。
在職業(ye) 教育領域,數字化工作同樣取得明顯進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ang) 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yu) 管理係統、中職學校學籍管理信息係統等網絡信息係統,已實現本科層次、專(zhuan) 科層次高職學校、中職學校采集全覆蓋;203個(ge) 國家級460個(ge) 省級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5000餘(yu) 門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在線課程、1個(ge) 江西國家職業(ye) 教育虛擬仿真示範實訓基地和215個(ge) 職業(ye) 教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等,積累了海量信息化資源,為(wei) 職業(ye) 教育加快邁入智慧教育階段打下了基礎;2010年起開始舉(ju) 辦全國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顯著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和應用能力。
“今年,我們(men) 以國家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為(wei) 依托,匯聚了職業(ye) 教育近20年沉澱的信息化資源,既是一次大集成,也是一次大檢閱。”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職業(ye)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正著力構建以學習(xi) 者為(wei) 中心的全新職業(ye) 教育生態係統。
為(wei) 未來教育改革發展插上數字化之翼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ye) 態、新模式全麵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曆史經驗同樣告訴我們(men)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都給教育帶來跨越式發展,數字技術也必將推動教育發生飛躍。
在上海市長寧區,部分學校已將學生手中的智能終端升級為(wei) “紙筆同步係統”。紙是經過預處理的普通紙,筆是書(shu) 寫(xie) 體(ti) 驗與(yu) 圓珠筆近乎一致的特殊筆,這一係統能將學生使用行為(wei) 數據轉化為(wei) 學情分析,供教師精準教學。比如,從(cong) 學生答題的速度和順序,可判斷哪些知識點學生理解比較吃力需加強。
在深圳,2021年成立的雲(yun) 端學校正在常態化運行。參與(yu) 雲(yun) 端學校的15所學校初一年級的30個(ge) 班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采用同一張課表。學校實行線上+線下、主講+輔講的“雲(yun) 端雙師”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自身所長承擔不同內(nei) 容的主講任務,在不增加教師編製的情況下,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小課堂變成超大課堂,參與(yu) 者相互激勵。
數據驅動、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數字化正在推動教、學、管、評、考、就業(ye) 各個(ge) 環節的改革走向深入,為(wei) 未來教育發展插上提速的翅膀。
令人振奮的是,推進教育數字化正呈現由點到麵、蓬勃發展之勢。今年4月和7月,教育部部署開展兩(liang) 輪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學校試點工作。多地把國家平台資源常態化應用與(yu) 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應用國家平台的積極性持續增強。各試點單位在向國家平台提供優(you) 質資源的同時,還大力加強特色資源開發,資源建設供給越發主動。例如,江蘇向國家平台提供了蘇教版、譯林版、人教版優(you) 質課程3400多節;四川匯聚一批川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特色資源,平台新增各類資源4000餘(yu) 個(ge) 。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將不斷升級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在“助學、助教、助管、助研”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
風好正是揚帆時。深入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wei) 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億(yi) 萬(wan) 孩子共享優(you) 質教育資源就有了堅實保障,教育現代化就有了強大引領,中國特色、中國範式的教育數字化之路未來可期。